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街头小广告又冒头 贴一张一秒,铲一块十分钟

时间: 2016年03月09日02:47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环卫工人没收的小广告

    

    一段时间内,太原市民都发现马路上贴着的小广告明显减少。然而,随着气温回暖,人们外出活动增多,街头“牛皮癣”小广告又开始露头了。
    人来人往的人行道上,时不时见到有人贴小广告,一只手迅速地往一只鞋面内侧贴个名片大小的不干胶纸,另一只脚利索地踩到纸片上,再粘到地面上。流动性大,加上动作迅速,清理的环卫师傅很是头疼。
    3月8日上午10时30分许,杏花岭区环卫局鼓楼中队队长高仰昆临时回区环卫局送东西,其间,他高兴地跟大队长薛恩平说:“今天情况还比较好,没发现小广告。”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离开半个小时后,他匆匆回到工作岗位,就看到附近两家大药店外面的地面上,又被贴了一糊片小广告。

    离开半小时,地上成了“大花脸”

    8日11时许,在解放路西缉虎营附近,记者见到了鼓楼环卫中队的高仰昆队长,他正在解放路路西的一家药店前巡逻,见到记者后,高仰昆的眉头一直是皱的。怎么了?“就这么半小时,又被贴上了。”高仰昆带着记者走了约50米的距离,地面上密密麻麻一通乱贴,有的是已经被处理掉的,有的是新贴上的,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路两侧新贴的“小广告”有五六十张。“小广告”的样式及电话不一样,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就被贴了这么多,高仰昆分析:肯定不是一两个人干的。
    这些小广告内容都是“收药”,附近一位知情者告诉高仰昆:“那些人刚走,今天是4个人。”
    4个人?他听了有些惊讶,因为平时这些人也是一拨一拨的,不过通常是两人或三人为一拨,这次是4个人,他着实有些头疼:“他们跟你打游击呢,那些人都认出我们了,看见我们在,就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旦我们离开,就立刻行动。”
    没有抓住当场贴“小广告”的人,那怎么办呢?高仰昆苦笑着:“能怎么办,一个一个清理呗!”

    粘贴容易清理难

    一下贴这么多张,时不时得弯腰,清理完可得老半天呢。其他市民发现后,能不能赶紧打电话投诉呢?记者这样一说,高仰昆给记者做了一个示范。拿出前几天没收的不干胶小广告,记者和高仰昆分别拿来一张,准备撕开背面的那层纸,但撕了好半天,才撕开一张。高仰昆说,咱们撕这费劲,那些人手脚可利索呢。
    撕开一张,高仰昆抬起右脚,将小广告的一小部分面积粘到鞋面上,随后放下右脚,正常走路,左脚顺势踩住小广告,就这样小广告就贴到了地面上,前后时间只需要1秒钟的时间,毫不费事。
    粘贴容易清理难。刚粘贴的没被人踩过或没被车辆轧过的,还好清理一些,高仰昆用手指甲一抠,一整块小广告就被揭了下来,但如果被人踩过的,就不好清理了,其中有一块,高仰昆用手抠了半天,都没抠下来,只得动用铲子来清理。
    在高仰昆他们环卫工人的一个微信群里,记者看到几张图片,在一处高架天桥下,桥上的护栏也被贴了好多张小广告,环卫工人要么是踩在护栏的缝隙间艰难清理,要么是踩在电动车上清理稍高一些够不着的地方。
    有人在气愤之余这样形容:“你贴一张1秒钟,我铲一块10分钟。”这样的形容并不夸张,因为除了地面上,在一些电线杆上、高架桥的栏杆上,只要能粘贴的地方,都有小广告。在高仰昆的电动车上,随时放着一把铲子,能够得着的地方,铲子上;够不着的地方、楼层高的地方,高仰昆说,“那就得动用升降车辆了。”

    大家都来盯着街头“牛皮癣”

    太原市杏花岭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的薛恩平大队长说,目前打击张贴小广告还是有些成效的。曾有一段时间,有几家药店印制小广告,经过整治后,现在没有了。
    早在2015年5月13日,从太原市市容环卫局传来消息,太原市制定了非法小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届时,将发动交警、公安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理这种影响市容的“牛皮癣”。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小广告张贴行为,方案要求电信部门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从源头上掐断违法小广告上通信号码的使用;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对涉嫌利用小广告进行办假证、开假发票、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窝点清掏;对市民举报的违法行为进行核实并依法处罚。
    同时,《太原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1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其中就包括在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及树木上涂写、刻画和张贴小广告等宣传品的行为。
    今年1月25日,太原市环卫局发布消息,自“冬季行动”开展以来,除正常作业外,全部环卫部门共整治小广告3万处。从这个数字来看,遏制张贴小广告的行为也在进一步加强。对于像打游击战一样对付这些“小广告人”来说,高仰昆他们还是有信心的,他说:“这是一场持久战,但我们也希望能早点结束。”同时,记者也希望市民、社区都参与进来,主动抵制举报张贴小广告的人员。

本报记者 徐麦丽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