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女士手机扣款截图
11月2日,太原市民冯女士突然连续收到两条银行发来的扣款信息,信息显示,其个人网银先后购买了价值6000余元的基金。紧接着,冯女士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也说买基金的事,来电显示对方是宁波的号。
这是怎么回事?冯女士的钱拿回来了没?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1 收到两条短信卡里6000多元被买了基金
11月2日18时29分,太原市民冯女士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收到一条某银行发来的短信:您尾号××××的卡于11月2日18:29个人网银买基金1167.59元,交易后余额为5000元。冯女士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随即又收到一条短信,剩余的5000元也以同样理由被划走,交易余额为0.00元。
看着手机短信,冯女士一下慌了,自己从未买过基金,也没有过此类操作,卡里的钱怎么被划走了?接到的扣款通知确实是银行官方号码发来的。那么钱究竟被谁划走了?
尚未来得及采取措施,冯女士又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女士您好,您是不是购买了基金?”听到对方是南方口音,冯女士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仔细看了看对方的来电号码,显示1565826××93,这是一个宁波的私人手机号。骗子?没等对方再说,冯女士立刻挂了电话,然后迅速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询问自己卡里钱怎么会变成零元,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后回答:“您的钱还在基金账户下,并没有被划走,如果不是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办理紧急挂失。”
工作人员解释,他查询到冯女士的银行卡开通了购买基金的项目,该基金还在冯女士名下,只要冻结了款项,这笔钱别人很难转走,“扣款到账也需要一个过程,第一时间办理紧急挂失,资金就会自动冻结,钱不会被划走。”工作人员还提醒道:“如果有人给您电话向您要验证码,千万别给。对方有了验证码,钱说不定就被划走了,那就真追不回来了。”
与银行工作人员交谈时,冯女士的手机连续又有电话打进来,号码依然是浙江宁波的,冯女士打算和其周旋一番。
2 先退还1000多元骗取信任随后又找借口讨要银行卡验证码
冯女士将电话回拨过去,对方热情地问:“您最近是不是有两笔游戏卡的消费?是你本人操作的吗?”冯女士问询对方身份说:“不是我操作的,请问您是哪里?怎么知道我的钱被划走了?”对方解释说:“我是××网的,最近有两笔你的消费记录,一笔一千多,一笔五千。”冯女士赶快问:“不是我消费的,能退回来吗?”
对方说,最近遇到了好多这样的情况,银行卡被盗,被用来买游戏卡,对方甚至主动询问冯女士有没有在外面蹭过WiFi,还帮忙分析说:“很可能您在登录来源不明的WiFi时,个人信息被盗了,我们现在就给您退钱。”一边听对方的分析,冯女士一边回忆,自己除了在单位就是在家里上网,似乎没有连接过陌生的WiFi,但她确实在17时14分通过办公室的WiFi进行网络支付平台交易,购买过30元的商品,这条交易短信还在自己手机里,当时绑定的就是这张银行卡。大约一分钟过后,冯女士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显示银行卡里个人网银基金撤销一千多元。冯女士这时想,真是遇上好心人了。
随后,对方在返第二笔款项时对冯女士说,网银有些问题,冯女士答:“我已经把这张卡挂失了。”对方要求冯女士重新提供另外一张卡,这时她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您本次手机银行登录使用的短信验证码为:××××××。对方要求提供这个验证码,冯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一开始觉得对方是骗子,但后来确实又被蒙得以为对方是好人。幸好平时就看媒体上报道不能给验证码,刚才银行客服人员又进行了提醒,察觉到对方可能是骗子,就立即挂了电话。
3 银行提醒:发现事态不对,应赶紧将卡冻结
11月3日,记者拨打了给冯女士提供的骗子电话,但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记者试着用自己的银行卡开通基金购买服务,手机页面显示,需要提供验证码,很快记者的手机收到了验证码,这条验证码如果不赶快填写,60秒之后就过期了,需要重新输入。操作时程序如此严谨,为什么骗子能在没有验证码的情况下用卡里的钱购买基金?
记者拨打了冯女士银行卡所属银行的客服电话。“应该是冯女士的姓名、手机号、用户名、登录密码等都泄露了,对方是通过冯女士的个人网银购买基金的。对于对方怎么做到,我也解释不清楚,但骗子骗术高明,只需要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就可以先行进入操作页面做第一步的操作,他们可以将死期存款改成活期存款,也可以在里面买卖基金,甚至可以转钱。”说到这里,客服人员话锋一转解释,骗子即便第一步得逞了,第二步的操作还是需要验证码的,这个时候,验证码就会发到和银行卡绑定的手机上。“骗子在个人网银上可以看到签约手机号,骗子就会给你打过去电话,以各种花言巧语想要得到验证码,此时客户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说出验证码。发现事态不对的时候,赶紧将卡冻结。”
采访中,银行客服一再提醒,以后如果要登录网页操作银行卡的交易,一定要直接输入银行网址,不要通过百度来获取网址,因为会有钓鱼网站在中间蒙混,网站很可能会将你个人信息都收入囊中,再做一些不法勾当。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说:“如果长期要进行操作,最好下载一个银行的客户端,这样是最安全的行为。”
银行客服也提醒,不要轻易给手机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网购过程中,要按照所在购物网站的正规购物流程进行购买,不要轻易点击卖家发送的不明链接进行支付,里面可能会有木马病毒、钓鱼软件等袭击账户。
本报记者 郝宏 见习记者 贾蔚然
○提醒
银行卡密码,别设成一样的
在不知骗子是如何得知个人信息以及如何行骗时,银行客服人员也提醒,提高对银行卡的个人信息维护是防止被骗最有效的办法。在此,本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设置复杂的密码。避免使用生日、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易被猜中或简单、有序的数字作为密码。所有银行卡的密码最好不要设成一样的,建议大家,定期更改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在保管卡片和密码时,要将银行卡与身份证、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分开放置,以防同时丢失。
第二,留心刷卡交易。在ATM上交易时,要留心卡槽口有没有被改装过。在特约商户进行刷卡消费时,不要让卡片离开自己的视线,并确认收银员有无重复刷卡行为,必要时与银行取得联系。
第三,开通短信通知,一旦银行卡账户发生交易或资金变动,持卡人即能第一时间通过短信获悉,一旦发现异常便可快速向警方或银行反映。
第四,确保网络及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对于需要密码的网络在线交易,尽可能不在公开场所,包括网吧或者免费的公共WiFi上操作。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