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所站位置,就是即将要改成绿化带的地方
长风街周边的寇庄西路、长风南街、长风北街相继临近通车,市民们发现出行有了不小的变化。其中,长风街向南拐进寇庄西路的入口改成了绿化带,现在拐弯提前了50多米。“听说长风街向北拐进和信、新百盛大厦以及杨家堡小区的入口,也要被改成绿化带。原来开着3个车道的入口还每天都堵呢,如果改成一条辅道进入,以后还不堵死了啊?”连日来,多位住在这一带的市民给本报打来电话,担心入口改成绿化带后,这里会堵成停车场。
9月16日到18日,记者就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走访。
一看入口要改绿化带超市的商户都着了急
曹先生是沃尔玛超市的一位员工,最近因为超市的上货问题犯了愁:他听司机们说,这里的入口就要变成绿化带,行道砖都已经堆满了。所有车辆都要从贴近非机动车道内侧的辅道进入和信、新百盛大厦。不仅影响进出两大厦的商户、顾客、供货商,大家更担心有安全隐患。“如果这里堵上了,万一楼里发生火灾或者要急救病人,119和120车都进不来。”曹先生说,有类似想法的不止他一个人。加之沃尔玛超市天天进货都是长十几米的拖板车,如果路口封了,改成辅道,这些拖板车根本进不来,会影响超市的正常运转。
16日18时许,记者在长风街和信、新百盛大厦的入口处见到曹先生。这里入口已经被填上泥土,旁边堆着两堆行道砖,三四名保安在指挥车辆进入。
因为辅道有拐弯和直行车辆,主道也有两排进入和信、新百盛的车辆,两拨车一旦发生交叉,就会堵死。曹先生说,在交通高峰期,这里会有交警疏导,平时则由保安进行疏导。“90%的车主都会配合,只有少数车主不配合。”保安说,每天光和信的车就有近2000辆,再加上来消费的顾客、杨家堡小区的居民车辆,至少有7000辆车通过这儿。由于寇庄西路修路,新百盛的出口也改到了这里,所以堵得更厉害。将来,如果真把这么多车辆都撵进一条机动车道的辅道内,这里真成了“瓶颈”。
杨家堡小区住户:如果封了口得花更长时间回家
李先生是杨家堡小区的住户,因为工作原因,他下班一般都是在19时30分左右,这个点也是和信、新百盛进车最多的时候。“我在建设路一家汽车4S店上班,回到家门口差不多20分钟,可是从这儿回去就得十几分钟。”李先生说,别看这个路口宽,但是车辆太多,每天回家就像打仗一样。如果真的封了三四辆车进出的大路口,改成一条道的辅路,他觉得从这儿一直会堵到长治路口,回家得花更长的时间。
年约七旬的住户侯先生称,他有多年的心脏病,如果万一突然发病,120急救车估计都开不到门前。“我估计这么做,是想改善和信入口的堵车现象。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可是如果真的改成只有一条辅道,不要说和信、燕莎商场,自己小区的人也没法回家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再考察一下实际情况。”
众多商户建议:希望能保留现有的入口
18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和信物业负责人牛经理,他表示,包括沃尔玛、和信、燕莎、新百盛、中影国际影城、千羽千寻、天使汇KTV等单位在内的一共27家,起草建议书希望保留入口,建议市政、交警、市长热线等各部门调查实地情况,考虑实际困难。几天前,他们已经把建议书交到了平阳路街道办。据他所知,平阳路街办的人员已经将建议书上交到相关职能部门。目前,先维持现状,做调查研究后再做定论。
牛经理说,和信物业管辖下的固定车辆、业主所有共计2000辆左右,每天流动的车辆总计约5000辆,这还不包括同样走这个入口的新百盛物业部门,还有背后的杨家堡小区的车辆。他预估,新百盛的车辆在1000多辆,杨家堡小区在500辆左右。
可想而知,这七八千辆车,只有一个辅道进入,的确费时费力。
交警部门:此事尚未最后敲定还要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记者在路口见到一位值勤交警,正忙着把停在路边的车辆劝走。该交警说,目前交警支队也对这个路口在研究,尚未确定下来要封。“这个路口不封的话,真的是天天堵。”这位交警说,一来是进入和信、新百盛的车辆多,一个道不够,有时候能占两三个道。几乎所有走长风街的车都被这个入口的车卡了脖子。再加上有少数车辆是在这里接人、送人等,临时占道情况严重,无法规范,劝了也不听。
和信对面的寇庄西路口原本也存在类似情况,有出来的车要上桥,有进去的车要送小孩上学,特别堵。现在把寇庄西路口改成了绿化带,辅道的入口提前了50多米,这样一来,减少了进出车辆的交叉,比以前顺畅多了。不过,寇庄西路那个路口封了以后,车辆还可以从平阳路、长治路的长风南街、八一街两个路口进入,但是和信和新百盛就只有这一个口进入,情况并不一样。
就此事,记者联系了太原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长风街和信入口长期存在混乱、无序的状态。对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也长期关注这一情况,希望能用调整、引导的方式,一步步将其纳入正轨。“每一个建议,大都来自一线,他们长期疏导,掌握第一手资料。”该负责人表示,拿到建议以后,对策研究室的同志会根据情况,长期蹲点,观察直行车的数量、拐弯进商城的车辆数等等,做出判断。这就像每一个红绿灯路口的红绿灯一样,每个路口直行几秒,拐弯几秒,都是长期根据车流量来设置的。现在此事尚未有定论,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有进展。
本报记者 宋俊峰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