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农技培训不可成绣花枕头

时间: 2015年08月25日05:42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各地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些地方科技培训收效却并不明显,农民朋友抱怨:科技培训成了绣花枕头——好看不中用。
    究其根源,除了一些地方开展农技培训存在迎合形势搞形式,走过场,不合农民口味之外,关键是一些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是“一培了之”,在知识传授之后,缺乏相应的“授”后服务。毕竟,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并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知识,而是一种实用技术,操作性比较强,仅靠几天甚至一天的培训,很多农民难以掌握操作技术。何况,由于农民文化水平、理解程度等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田间地头的操作实践,农民群众很难掌握到农业技术的精髓,在实际操作时容易走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培训的目的,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农村开展科普活动,要避免“在种地前轰轰烈烈,在种地后冷冷清清”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搞好农业科技培训的基础上,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授”后服务上,向农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群众具体操作,现场解答农民朋友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切实让科技培训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还必须努力建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农村科普知识信息岗”“农村科技推广协作网”等,为广大农民提供市场最新信息,完善流通领域,促进产品销售。只有认真做到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推广和一条龙的“授”后服务,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从而为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科技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秦风明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