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便捷了,环境变美了,生活富裕了,但一些农村不佳的社会治安状况让农民们心存隐忧,他们呼吁——
时下,随着国家恵农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免费了,街巷道路硬化了,居住环境变美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广大农村正摆脱穷困走上富裕,村民无不欢欣鼓舞。可在一些地方,由于社会治安状况的欠佳,一些村民家中频频发生电动车、家畜等被盗事件,欢乐的心情掺杂了不安。一些村民为了防盗,家中整天不敢离开人,许多家庭专门养狗看门护院。近日,笔者就群众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大同市一些农村进行了走访。
现状:村民养狗多为防盗
8月9日上午,笔者首先来到大同市南郊区西谷庄村村民王先生家,60多岁的老王是个纯朴的农民,他除了种地还养了几头奶牛,他说:“去年3月,我和妻子把一头奶牛拴在离家不远处让牛吃草,然后就去村里小卖部买东西,前后也就半个小时,奶牛就被人牵走了,价值一万多元呀,我和老伴难过了好多天,这要卖多少粮才能补回损失。我现在再不敢把牛拴到院外了。”
随后,笔者又来到了该村的另一农户王姓村民家,这位村民说:“我家去年也有一头奶牛被偷盗,日子本来过得就不宽裕,奶牛还是借钱买的,这下雪上加霜。”他希望对这种偷盗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8月15日上午,笔者来到租住在离市区不远一个村庄的农民邓先生家,他说:“我这几年开大车跑运输挣了些钱,想到老婆持家时的不易,多次想带她们出去旅游,但每次都被老婆否定了,原因是怕走了没人看门被贼偷,她说等农村的治安好些了再出去旅游。”笔者遇见一位居住在灵丘县城某村的张姓农民,他说:“我家过去也曾在一个晚上被贼翻墙进来偷走了电视机等物品,现在家里让老妈天天帮着照看。”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养狗看门的现象在许多的农村家庭普遍存在。
反思:管理办法有待提高
农村社会治安不仅关乎农民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予以加强治理。针对部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欠佳的情况,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有些部门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城市人多且流动性大,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到这里,至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员稀少,更主要的是管理难度大,因此就有了现在的“城乡差别”现象。二是一些地方的管理方法滞后。或许是由于资金的不足,现在许多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设施大多存在着欠缺,比如说,监控摄像头稀少甚至干脆没有,进出农村的道路四通八达,没有建立陌生来客登记制度,这些都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留下隐患。三是农民的自身防范意识不高。由于农民大多天性纯朴,所以许多时候对陌生人缺乏必要的警惕性,而且在发生失盗事情后,法律意识不强,不去及时报案,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偷盗情况的发生。
建议:农村治安亟待加强
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构建和谐社会,城市、农村必须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具体到农村的社会治安环境上,笔者建议:一是政府部门要切实把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要像抓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一样,联防联治,下沉力量,下大力气,严抓重管,净化农村的安全生活环境,让农民心无旁骛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二是从政策层面出发,加大对农村治安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比如说,每年下拨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完善农村的社会治安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治安设施的快速发展。三是作为农民群体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做好共同的治安联防工作。如此,才能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真正的好转。
本报通讯员 张 玉实习生 高 蓉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