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外卖为餐饮业增添了活力,给食客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难题。
送餐时间难保障
家住太原市长风街与平阳路交叉口的白女士,早在上午10点半通过“饿了么”订了份鸡排饭。“知道中午订饭的人多就早早下单,等到12点见还没送来,我就催促卖家,之后又催促了几次,每次都说快到了。直到下午1点半才把外卖送来。”白女士很无奈地说,“大热天的都不容易,将就着算了。”
不少消费者都被网络外卖的送餐时间所困扰,周女士也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前几天下午下班前订了一个附近的外卖,6点半下的单,本以为距离不远会早点送到,结果一等就等到8点多,送来的菜凉了,汤也撒了。都没心情吃饭了。”
记者查看几个网络订餐平台餐厅的评论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提到网络外卖送餐时间过长的问题,还有消费者开玩笑地说:“外卖热了,饭菜凉了。”
外卖也打价格战
一些餐饮店大打价格战,让消费者被忽悠了一把。比如:在线支付立减6元,还送水果、饮料等。太原市东岗路居民樊女士苦笑着说,她有次订了烤肉饭,不仅量少,所谓的烤肉就是点肉末末,奶茶也只有半杯,“如果卖原价18元那就太不值了,好在还便宜了6元钱。”
记者通过“百度外卖”订了一份16元的套餐,加上餐盒费和配送费共计18元,在线支付满18元减12元,所以,记者就用6元钱买下了这份看似完美的营养套餐。饭菜送来之后,记者发现,鸡腿上还有少许鸡毛,红烧茄子也就几片,可乐是小瓶的,还即将到保质期。
其实,所谓卖家的价格战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先是抬高价格然后以降价优惠吸引顾客,然而饭菜的实际价值远没有最初定价那么高。
监管不力维权难
据了解,与传统的实体餐饮企业复杂的申办手续相比,网上注册外卖店几乎零门槛,商家只需向网站上传实体店面照、营业执照等证照的复印件,申请通过之后,当地相关食品安全部门进行实地检查,即可拥有一个订餐的平台来开展业务。然而网络平台的把关不严和相关部门的疏漏使不少商家钻了空子。记者在网络订餐平台发现许多商家的店铺信息显示为“上传中”,还有一些网络订餐平台没有显示卖家是否有营业执照此类的信息。对于这些没有上传成功和没有显示执照的卖家,网络平台怎能放行!消费者又怎能放心!
不少消费者反映,如果在网络订餐出现问题很难维权。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在网络上订餐,吃完之后拉肚子。先是向卖家反映,卖家表示不能确定是否因外卖造成的而拒绝负责。之后向网站投诉,对方同样表示无法证实是否是餐品的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送餐如同送包裹
部分外卖员专业化欠缺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市民王先生说,有次订餐之后约一个小时外卖小哥打电话粗暴地说找不到,让王先生自己到楼下取餐。几经周折虽然送到了,但却把王先生数落了一番。李女士表示,有的送餐员的健康状况以及道德素质让人不敢恭维。她有次刚从卧室出来就看到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客厅里转悠,原来是送餐员见门开着就进来了。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送来的饭菜凉了、撒了很平常。但外卖员表示他们只管送餐,其他的与他们无关。“送餐毕竟不是送普通的包裹,应该对送餐员进行必要的体检和礼仪培训。”许多人士这样认为。
市场混乱需整治
外卖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如果监管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节奏,行业不能自律,这些都会对一个行业的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由于目前国家也没有出台专门的外卖食品安全标准,市场监督管理局可以对外卖食品的制作过程加强监管,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外卖”的包装材质。
外卖服务提供包括订餐、制作、送餐三个环节。这三个流程的掌控考验着商家的外卖质量,包括系统平台是否完善、饭菜质量、外卖员是否专业。这些都需要商家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和高度的自律,从经营到服务层层把关严格筛选。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一份责任,及时举报没有营业执照或者卫生许可证的不良餐馆。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
本报记者李为民实习生 高蓉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