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快乐暑假生活谁做主

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让孩子们疲惫不堪

时间: 2015年07月14日05:26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暑假生活应该是孩子们快乐、放松的休闲期,可如今暑期却演变成孩子们的“补习期”,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补习班风生水起。大多数孩子的暑假生活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塞满。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快乐的暑假离他们越来越远了!”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家长在暑期给孩子报了培训班,拔苗助长的行为让孩子失去了暑假应有的快乐。
    A 数十家培训机构隐藏于住宅小区
    英语培训、奥数培训、书画培训、乐器培训、中小学复习班……暑期来临,各类培训班的招生广告如雨后春笋,贴在大小社区的醒目位置。在各个中小学校门口,也会看到各种培训机构的报名点。对于这类现象,市民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究竟有多少暑期培训机构没有一个准确数据。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充斥在大街小巷,甚至租间民居就能“营业”。
    7月5日,记者对某居民小区进行了走访。一进小区大门,迎面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类培训机构的海报,记者细数了一下足有十多家,种类繁多,让人难以选择。
    记者发现,有的培训机构在全市设点多达六七处,少则三四处,公布的培训点地址多为住宅小区。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让家长们挑花了眼。一位正在“钻研”各种宣传海报的家长和记者攀谈道:“这些培训学校是否有办学资质,究竟教学质量如何,价位是否合适?心里没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越来越多的培训班被“催生”,其教学质量究竟如何?大家众说不一。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多数培训机构经营并不合规,没有办学许可证。目前培训市场监管乏力,缺乏统一的主管机构,而培训班多藏于民宅,难以有效监管。
    B 孩子的暑假生活是否快乐
    家长们为何乐此不疲地热衷于给孩子报培训班?仅仅通过对几名家长的采访,并不能准确了解家长们的心理,但对上百名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在回答“您认为自己的孩子暑期快乐吗?”只有26%的家长认为快乐,选择“一般”的家长达到51%,选择“不快乐”的家长达到23%。然而,7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暑期生活并不愉快。在“您认为孩子暑期学习时间多长为宜”的问题中,55%的家长认为每天应学习1至3个小时,认为每天需要学习3至5个小时的家长占到了两成以上。
    虽然多数家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暑期生活愉快,可是70%以上的家长们还是坚定地选择让孩子参加培训班,走访发现,给孩子报培训班多数是家长的意见,只有少数家长会征求孩子的意见。
    不少家长为何明知道孩子的暑期生活并不愉快,还是要给孩子加压?问卷调查显示出家长的无奈,由于家长们忙于工作,没时间在家照顾孩子,孩子们暑期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打游戏,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暑假期间会荒废学业,养成不良习惯;有的甚至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会发生意外,把孩子放在培训班里既安全又放心。更多的则是为了让孩子多学知识,不要落后于他人。
    C 把快乐暑假还给孩子
    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放假前均发文,不得在假期违规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公益性活动。
    这些文件,管得了学校,却管不了家长。大多数家长困惑,暑期里,孩子们缺乏有意义的、可以参与的活动,实在无处可去,只能让他们去培训班报到。一位教育工作者提醒家长,上课期间,孩子们课业繁重,暑期让孩子们适度参加一些兴趣班,可以增加一些情趣和乐趣,有助于孩子拥有一个多彩的人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选择兴趣班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对于一些家长把暑期变成了“补习期”,给孩子报文化补习班,甚至提前让孩子上预读班,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反对,他们建议,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弱项补缺补差,如果把暑期当成平常学习的延续,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暑假变成“补习期”,“兴趣班”变成“扫兴班”,是令孩子们恼火的事。但是,当培训班的一节课能带来上千元的经济效益时,孩子们的恼火又有谁会在意呢?这个被“暑假经济”严重挤压的学生群体,在暑假的“所有权”问题上,失去了话语权。
    大人们的假日休息权一旦被剥夺,会有劳动监察部门出面维权,孩子们暑期的休息权和娱乐权被剥夺,会有谁来为他们说话呢?
    “把我的暑假还给我!”这是孩子们的呼声。但“抢走”的暑假能不能还给孩子,需要家长转变观念,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尊重、维护孩子权利的角度出发,对暑期办班行为切实加强监管,而不能流于形式。
    【专家提示】
    家长替孩子选择培训班要长三个“心眼”:一要看资质。报名时首先要查看培训班的办学资质,合作办学的,要看清主办方资质,以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二要订协议。家长或学生在报名前,应仔细查看协议内容,明确培训机构的各种承诺和退费机制。三要索取发票。培训机构如果不能开具正式发票,是不正规的做法。家长保存好发票,一旦发生纠纷,将来可以成为维权的凭据。

本报记者 庞雪峰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