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正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不应忽视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这里曾经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现在一些地方却面临着资金缺乏、管理缺失、村民自治不到位的尴尬。城乡差距依旧明显。中国梦是包括亿万农民兄弟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离不开农民的进步。今天,本版刊登一组来自基层农村的呼声,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和关注。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这为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从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来看,农村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的金融服务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模式上未对返乡农民工客户群体加以细分,无法开展针对性金融服务,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二是服务内容上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产品不对接、风险难控制等瓶颈,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开展。对此,笔者认为,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搭建集信息交流、产品营销、风险补偿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搭建“总分行+支行+网点”多级信息采集平台,下沉信息采集终端,由基层行、基层网点信息采集人员深入实地,对返乡农民工的金融需求、服务建议、个人信息等进行采集、录入。同时,加强信息交流,各级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政府、合作社、专业市场等相关机构和农村经济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多渠道采集信息,通过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对接服务、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农村机构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强产品、业务办理流程等金融知识的宣传,使返乡农民工了解金融服务内容、产品特色、业务流程,引导其根据自身需求,办理相关业务。
搭建产品营销平台。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产品营销,把产品展销平台、社区金融超市延伸到农村地区,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产品推介会、入村入社宣传等方式,开展产品交叉营销,有效提升产品营销效果。同时,要加强产品创新,满足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消费、理财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搭建风险补偿平台。农村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加强和政府、涉农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机构的合作,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或其他资产流转中心的建设,提高土地和其他资产使用权变现能力。努力建立一个集担保、保险、基金、抵质押为一体的涉农风险补偿平台,改变因返乡农民工缺乏有效抵押物而造成风险高、贷款难的现状,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蔡永庆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