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爬杆查电忙工作而如今养老待遇难兑现
我们是高平市的老农电,曾为农村电力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干了二三十年,为农村居民及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如今,我们大多已过了花甲之年,身体也每况愈下。就在人生最需要关照的老年时光,我们却陷入生活没有保障,养老难有指望的窘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平市(原高平县,下同)农村陆续亮了灯、通了电,我们这些人经过培训先后当上了农村电工。当时电力设备差,送电线路远,又三天两头因线路接地断电,特别是春节和农忙时节,用电负荷骤升,时有掉闸停电情况发生。当时一个乡镇只有一个组长负责,通知各村电工又没有电话,只能骑自行车,如遇到下雨天就只好徒步前行到事故点进行抢修。平常情况下,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顺线路巡查,杆杆不放过,线线不漏眼,查险情、排故障,经常是饭在雨里,宿在野外。尽管如此,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奋战在农电事业的第一线。
1987年,高平市农电总站和乡镇农电站成立了。我们农村电工有了自己的组织,工作有了规范,各村逐步进行了线路整改,农电事业的助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一次电工例会上,农电站长传达上级精神:农村电工工资不再由村里承担,统一从乡农电管理费中开支。
然而,这个让人高兴的好消息直到2007年我们才知道,电管站发放的实际上只是补贴,也就是说工资待遇并没有落实。因为怀着能转为正式工的美好愿望,我们从来不问、不提,更不敢有怨言,只是在私下里议论着、期盼着早一天转为正式工。几年后,大多数电工因年龄等多种原因陆续退了下来,也未转正。
真正让人伤心的是,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看到了一份1995年上级部门颁发的《乡村两级电工养老保险和人身保险的规定》:农村电工的养老金,实行退休时一次性补助结清。在农电岗位服务了大半辈子,不仅没有熬成正式工,现在却连国家给我们的养老待遇也给稀里糊涂地剥夺了。伤感之余,我们走上了维权之路。
从2007年开始,我们先后到高平市电力部门和晋城电力公司反映情况,提出诉求:一是养老保险;二是从1987年至2000年期间应发给我们的工资,要给予补发。第一次反映没有得到回应。我们又来到晋城电力公司说明情况,接待我们的领导说:“给我时间调查一下,访访其他县再和你们说。”然而,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就这样,我们一趟趟高平、晋城地往返了不知多少次,得到的答复总是“开会研究”“了解沟通”等托辞。有一次,我们30人再次到晋城电力公司找到有关领导,但人家领导嫌来反映问题的人多,不接见我们,最后选了5名代表才和领导见了面,领导说:“不要来回跑了,研究后一定给你们解决。”
2008年,我们又往晋城电力公司跑了五六趟,没有任何结果,只好到晋城市信访局反映诉求,反而挨了晋城电力公司领导的批评,领导又一次答应尽快解决。过了一段时间,这位领导又跟我们说,因国家马上要开奥运会,这事不太好办。
从2007年至今的8年间,这件事陷入了“我们反复反映-领导继续研究-始终没有结果”的怪圈。其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耐心接待,认真扯皮”,听到了太多的“快了,很快办”和“沟通研究,了解一下”,领教了太多的“门难进,脸难看”,相信了太多的许愿和承诺。然而,来回坐车跑到了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让本就拮据的口袋更扁了,本就老去的身子更弱了,唯一的收获是眼看着个别领导干部由一开始接待我们的认真扯皮,到失去耐心后的随意承诺许愿——反正先把我们打发走了再说……
折腾了8年,高平市电力部门和晋城电力公司终于失去了亲自和我们扯皮的耐心,2015年1月5日,一份《关于高平市原乡(镇)村电工要求补偿的情况回复》:建议到高平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这就是我们曾经服务过的 “家”吗?难道是一开始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在一次次温柔忽悠没有效果后,干脆来个先“礼”后“兵”?
肖保会等口述 王天荣整理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