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网络红包暗藏木马病毒看似在发钱其实是骗钱

警方提醒,收到红包时一定要向亲友核实;如果发现手机安装了不明程序,要立即删除

时间: 2015年03月19日01:33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本报3月18日讯(记者 辛戈 通讯员 王宏力)“哥们我在派红包!赶紧在这儿领吧!”……如果你突然收到好友发来的红包信息,劝你先别着急点开,因为最近有一种红包木马病毒正在疯狂传播。今日,太原公安迎泽分局发布警情提示,目前警方已经发现有不法之徒以发网络红包为幌子,传播“木马”进行电信诈骗案件,特提醒市民注意。
    前天凌晨,市民小李收到一位好友的短信。短信内容为:“哥们我在派红包!赶紧在这儿领吧!”紧接着,对方提供一个网址链接。看到短信后,因知晓自己朋友诚实守信,不开玩笑,于是便点击了短信内容中的网址链接。很快,手机屏幕上显示一个用手机号注册,填写密码验证领取红包的对话框。根据信息提示,只要完成信息注册和银行卡绑定,小李便可收到好友发来的116元红包。出于警惕,小李并未继续操作。可几天后,小李接到不少亲朋好友打来电话,询问昨晚发送派发红包的短信是否真的。“我当时都蒙了,这种短信,我一条也没发过啊!”再三回忆后,小李才恍然大悟,自己前天收到的那条“红包领取”短信很有问题。小李随即联系此前给自己发红包的好友,得知他的手机早已“中毒”多天。
    警方根据掌握的情况认为,此种木马红包的危害极大,如果收到此类红包后按照提示,对银行卡进行绑定完成领取程序。那么,木马程序将会在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后,转走卡内存款。如果只是点击相关链接,而未对银行卡进行绑定,该程序将会把通讯录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全部窃取。随后,骗子将以通讯录中的称谓,向亲戚朋友发送红包短信,利用你与朋友的特殊关系骗取信任,让朋友中招。警方提醒,针对派发红包诈骗模式的出现,市民在收到红包时,一定要向亲友核实,防止上当受骗。如果发现手机安装了不明程序,一定要立即删除。

    ○提醒

    提高防范,红包诈骗难得逞

    其实,只要平时做好防范,提高防骗意识,红包诈骗并不容易得逞。

    红包陷阱1:钓鱼网站骗取信息

    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来源不明的抢红包链接,这些链接有可能就是假红包的钓鱼网站。用户在点入之后,钓鱼网站往往会给出一个“大红包”引诱用户在网站中填入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银行账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悄悄转走用户银行账户中的财产。
    防范办法:不点击来源不明的红包链接,不随意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及验证码。如果市民发现自己点开的红包链接不是官方网站,应尽快关闭网站。钓鱼网站主要通过骗取他人个人信息来转移他人财产,如果发现领取页面要求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较为隐私的个人信息时,多半是领到了假红包,要提高警惕。

    红包陷阱2:木马软件盗取信息

    很多骗子会制作一些抢红包软件投放在网络上,引诱用户下载,或是通过二维码将木马不知不觉中植入用户手机。这些木马软件通过盗取用户信息,截取用户短信获取验证码等方式,悄悄转移用户财产。
    防范办法: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下载抢红包软件。手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动下载木马软件的,但是许多市民轻信网络上的抢红包软件,自己点击下载,把木马“请”到自己的手机里,还有些市民随意扫描假红包网页提供的二维码,轻易让木马软件突破了防线。当抢红包时要求下载软件或是扫描二维码,市民们就要多留一份心,不要轻易上当。
    此外,参与抢红包活动时一定要仔细确认发红包活动的主办方是否正规可信,尤其是面对需要提供大量隐私信息、填写支付信息的活动,一定要格外警惕。

本报综合整理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