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保没着落,这是平顺县振兴布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兴布业”)职工近日向记者反映的问题。该公司位于县城中心的黄金地段,原名平顺针织厂,2002年更名。原本是集体企业,后改为股份制企业。
刘群凤、王海香、耿福英告诉记者,单位至今没有给职工交医保,有的职工自己给自己交了城镇医保,有的就没钱交。振兴布业有职工70多人,其中包括40名退休职工,28名下岗职工,上班的有6人。他们说:“我们单位退休职工多、年龄偏大,职工有个病都没人管,只能自己出钱。职工们多次找单位负责人,答复是没钱。”
王海香告诉记者:“据说公司还卖了几间门面房,原来厂里的机器卖了大家都不知道,也没开任何会议,账目不公开,卖了多少钱,我们都不知道。”刘群凤说:“职工们有个疑问,公司有门面房40多间,位于县城黄金地段,每年每间房租金1万多元,怎么就没钱给大家交医保?”
为此,职工们多次找单位领导、相关部门和县领导,希望解决他们的医保问题。
2014年8月5日,职工们先找到振兴布业的负责人张长平,要求给他们解决医保问题,张长平说:“反正厂里没钱,得100多万元哩,交不起,有本事让报社给你们交医保吧。”紧接着,他们找到分管的县二轻工业局,局长说:“你们的医保只能依靠厂里办,厂里没钱我们也没有办法。”随后,职工们又找到分管的王副县长,他说:“现在这个事不好办,你们单位没有钱,县里也没有办法。”职工们向他反映说:“公司的地皮和机器等卖了500多万元,门面房租赁费每年收入40多万元,公司不是没有钱,而是单位领导不愿意给大家交医保。”王副县长说:“卖地皮的钱是国有资产,没有职工的份。”
最后,职工们找到了县委主要领导,他答应给调查落实。
振兴布业本应该给职工交的医保至今没着落,希望平顺县有关方面给予重视并尽快督促落实。
本报记者 姚姬娥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