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难以承受的畸形人情消费

时间: 2015年03月03日05:36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春节期间,一位朋友向笔者倒苦水:去年一年,他已为红白事随礼花去1万多元,真有点扛不住。一张张请柬犹如红色催款单,催得人心焦,家里都闹 “经济危机”了。“人情消费”不断攀升,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负担。
    适度的“人情消费”,可以加深感情,增进交往,这无可厚非。但是,凡事都应有个度。如果“人情消费”脱离了增进情感的范畴而畸形发展,就会扭曲正常的人际关系,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现在的“人情消费”,有以下特点:一是消费对象不断扩大,不只是朋友、亲戚、长辈、同事、同学,还有领导、老师等。二是消费种类日渐增加,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同学、同事聚会、过生日、乔迁新居、升学拜师等五花八门。三是消费标准不断攀升,从送礼品到送钱,从100元到500元,再到1000元,甚至更多。
    人情越来越货币化,标准在互相攀比中逐年拉高。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自然不少。第一,炫富、炫权的虚荣心理。第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敛财,而另一些人媚俗、媚钱、媚权的心理又正好与其 “一拍即合”。第三,盲目跟风、攀比。这都是形成“人情消费”节节攀升的原因。过高的“人情消费”给人们带来很多难堪,给低收入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人情消费”泛滥的负面作用正日益显现。对普通人来讲,“人情消费”如果占收入比重过大,必然影响生活。如果为了送礼欠下债务,这边的人情有了,那边的债务背上了,更是苦不堪言。“人情消费”过度,会使中低收入者陷于左支右绌的窘境。
    为此,遏制“人情消费”泛滥,需要在移风易俗上下功夫;需要领导干部起带头作用,对自己和亲人要严格要求,以君子之风与人交往;需要党纪法规做出相应的规定,进行明晰界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秦凤鸣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