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就医买药仍有难农村医疗待提质——听民声 观民意 察民情

时间: 2015年02月10日05:13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2月6日,运城市盐湖区大渠办事处羊驮寺村。几位老人对新农合充满期待:希望医疗本上本年度花不完的费用能延续到下一年! 东升摄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运行模式、经营主体以及农民的观念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原来低水平的、以赤脚医生为符号的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名存实亡。
    农村经济形势的根本改观,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激发的是人们对健康和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就医看病成了农民兄弟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央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该制度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被农民亲切的口语化为“新农合”。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新农合”虽然缓解了部分“贵”和“难”的问题,但对一些特殊困难家庭以及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现实,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报销手续烦琐、比例偏低,一些药品、病症并没有纳入保障范围等。本版今天试图以简单个例抛出事关农民健康、农村医疗这个话题,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水平,保障农民兄弟生得起病,住得起院。

壶关县石坡乡
撤走卫生所 看病犯了难

    卫生所宽敞明亮,看病输液不出村,基本药物能报销,还可免费量血压……在多数民众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医疗便利时,地处偏僻的壶关县石坡乡板安窑、子良庄、孤山沟、苇则水等6个山村,从2014年起,不知何因,这些村的卫生所却被全部撤走并到位于石河沐村的石坡乡卫生分院,村里卫生所没了,村医也走了,大伙想看病买药,都得徒步好几公里去乡分院,最远的村要走十几里。如此一来给村民看病带来极大不便。
    据了解,这些偏僻山村平时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家,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是典型的“空心村”。村民们说:“以前,村民平时发烧感冒这些病,经常需要连续地输液、扎针,那时村里有卫生所、有医生,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时常上门服务,还不误村民的农活,感觉十分方便。”
    可现在村民有病需买药、住院,必须徒步或雇车到几公里外的乡分院才能救治。一些老人买药看病嫌路远,平时有个小病只能硬扛着,直到病情拖不过去才不得不出村救治,往往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
    村民们最为担忧的是,如果突发急病,白天还好点,要是晚上,村里缺车少人,缺医少药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去年8月,子良庄村一老人因田间中暑,家里没药用,最终抢救不及时而命丧黄泉。村民说,如果村里有卫生所,也许老人还活着呢!

秦凤鸣

榆社县人民医院
外表光鲜亮 服务跟不上

    2014年秋,我的父亲因车祸住进榆社县人民医院救治。
    我们住在一个有6张床的病房,但卫生间臭气熏天,掩鼻都难躲避。这家县级医院的住院楼是新建的,没几年历史,从外表看比较阔气。楼梯口有电视,病房里配有卫生间,内装有抽风扇,但开关却已坏掉,实在与外在形象不相称。随后,我发现抽风扇坏掉的问题几乎所有病房都存在。
    该医院重视面子、不顾里子的事还不止如此。在父亲住院的第3天早上,同病室的病人都输上了液体,只空下我们一家。“难道欠费了?”我随即去医生办公室询问,回复说没有欠费。于是我便回病房等待。但依旧无人来。经过多次问询,一位医生说,“没钱了,交了钱开始输液!”我说,啥也没干就欠费了?医生说,在这里医嘱一开就是3天的,药也是一领3天的,今天不欠费,但后天的药钱没了,所以不交钱领不了药。
    患者要提前给医院交多少钱?住院收费处贴着一张纸,每次最低交500元。因为没有一日清单,负责病人的医护人员也不提示,问护士要,护士说打印机坏了。这样一来,很容易把治病给耽搁了。
    我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是“新农合”制度让和我父亲一样的亿万农民在医院门前不再发愁。好政策更需要好医德来支撑,希望天下大小医院,善待咱农民兄弟。

裴红军

“村民发声”

    壶关县树掌镇村民冯里胜:农村大部分老人患有慢性病。以前我们去村卫生所吊几支丹红就好了,但最近我去卫生所,医生告诉我说这种药以后都没了,上面不让配。目前,像速效感冒胶囊这些便宜药在卫生所都没了。
    为何“便宜的常用药”在乡下买不到?乡镇医务人员的解释是,一是便宜药利润低,厂家不生产了。二是国家有一个基本药物目录,他们都是照此进药的,目录中没有的,他们不能进。老百姓迫切希望解决廉价的常用药购买难的问题。

“村官发言”

    临县克虎寨镇克虎村党支部书记郭富强:现在的“新农合”政策,虽然缓解了农村老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状况,但报销比例低、纳入报销范围的项目少,县乡地方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地看不好,外地报(销)不了。试想,如果一个农村老人需要到市里、省里看病,说明病情已经到一定程度了,平均统计,进一回稍大点的医院至少需要1万到2万元,有的甚至得好几万元。治疗费用不能挂账,需要自己先垫付,然后才能审查报销,而且经过筛选,最后能报销的比例并不高。在这些实际困难面前,一些家庭事实上就享受不到对新农合的好处了。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