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牛力
太原市民郭先生反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说要‘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可是我遇到的实际情况是,目前太原市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连头疼脑热的常用药都没有,这种情况推行分级诊疗,只能加剧医患矛盾。”1月28日,太原市民郭先生致电本报,说他几次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不是没医生,就是没药,就连百姓常用的藿香正气水都没有,工作人员解释,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能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库的药品种类经营药品,超出范围的药品一律没有。
本来以为这只是个别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太原市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是场地齐全,软实力还很欠缺。郭先生希望本报记者向正在开两会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一下现实问题,让政府先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药品的配备,等条件成熟了,真正能分担起分级诊疗责任了,再在全省范围推行分级诊疗。
记者调查
1月29日,一场大雪让太原的空气湿润了不少。在太原市南中环大院小区后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遇到正好前来就医的小区居民郝女士。“我有发烧头疼症状两天了,吃药不管用,能否给看看?”一进门,郝女士面对几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意愿。记者注意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分上、下两层楼,一层一进门的位置挂有中医科的门牌,靠里的开间可以明显看到整齐排列的中药柜。大厅标识显示,二楼为输液大厅和疫苗接种。“我们今天正好有中医大夫坐诊,要不吃点中药吧?”一位医护人员建议说。郝女士随即表态,自己吃药两天症状没缓解,中药疗效更慢,她希望输点液,这样能好得快些。这时,另外一位医护人员上前说:“我们这里没有退烧针剂,也没有抗病毒的输液用药,中医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如果不行请去其他诊所再看看。”
郝女士满脸疑惑地反问道:“你们这里不是服务百姓的社区卫生站么?怎么连这么基本的药品都没有呢?”医护人员解释说,就因为是正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才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库的药品名单进货,不能超范围经营。同时,一些药物库里的药品也常出现断货。郝女士只好失望离去。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建设路学府艺苑小区附近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门口的牌匾上明确写着特色科室是口腔科、中医科。走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先看到的是药品成列架,往后口腔科、诊疗室、输液大厅等一应俱全。输液大厅里,有两名患者正在输液。“我们这里灵活一些,因为原先是私人诊所,后来挂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牌子,承担一些公共医疗服务,同时按政策,还可以有一些自营药品。”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边的三个社区服务站都隶属于北营卫生服务中心,但只有那里的人才是全部吃“公家饭”,他们这些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有生存压力,所以家家都在搞特色诊疗,希望中医、推拿、口腔等特色科室能够更多创收,来支撑卫生服务站的整体运营。
代表委员破题
当务之急应增强基层卫生服务站“软实力”
“如今的三甲医院大都是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究其原因还是一些普通患者占用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医疗资源,我省提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这是大势所趋,但推行的前提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站的软、硬件配套,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够放心去社区看病。”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晓红说,这两年太原市下大力气培养全科医生、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在软、硬件设施投入上下了很大工夫,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还有管理亟待规范等原因,最终导致患者有不愉快的就医经历,或者干脆还是不信任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刘晓红看来,要想让分级诊疗真正起到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今明两年还应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软、硬件服务投入。比如,全科医生的培养、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所坐诊的制度建立、统一基本硬件设施的配置等。
省人大代表、泽州县人民医院软伤科主任赵云说,相比城市,农村的医疗站点缺医少药的现象更为严重。政府推行分级诊疗符合实际,可要想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去省城,最关键的还得村卫生所能给百姓看了病,取得百姓的信任。
赵云表示,缓解目前现状并不难,一是加大基层全科医生的工资补助,其次,大规模培养乡村全科医生,第三要规范现有基层卫生站(所)的经营管理,出台切实可行的监督制度等。
本报记者 要维维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