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楼内搞经营的行为由来已久,问题和隐患很多。如何让经营者有出路、消费者得实惠,还能让居民户不受扰——
近年来,居民住宅楼内经营小饭店、小饭桌等小餐饮行为尤其盛行。小餐饮地点隐蔽、场所特殊,难以监管,不可避免地存在食品安全、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环境污染、社会治安及噪音扰民等隐患和问题,对此群众反映强烈。
去年10月,我省下发《关于集中整顿居民住宅楼内餐饮等经营行为的通知》,下决心对居民住宅楼内从事餐饮等经营行为开展集中整顿。
目前,我省居民楼内餐饮等经营行为现状如何?规范整顿中又面临哪些难题?
住宅楼内搞经营苦了居民乐了商家
1月5月,太原市铜锣湾住宅小区内。张女士反映,她家楼下一家“小饭店”,排出的油烟熏得楼上的住户窗户紧闭,楼道内也弥漫着呛人的油烟味。陈先生也表示,他家楼里开了几家“小饭桌”。每天中午放学后,几十个孩子成群结队挤电梯、在楼道里玩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在太原市商业区或学校区的周边居民住宅楼内随便走走看看,你都能发现家庭饭店、小饭桌、公司、会所等经营性场所的身影,而且各具地域特色。如,迎泽区柳巷街办铁匠巷社区在商业集中区,住宅楼内小餐饮特别集中;杏花岭区三桥街办桃园北路东社区临近学校,住宅楼内小饭桌就特别多。
近年来,大餐饮企业生意不景气,小餐饮业却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住宅楼内开设的小餐饮店遍布大街小巷和新建居民区。
很多饱受困扰的居民表示,楼内的“家庭饭店”搅得四邻不安,让他们整日生活在油烟和噪音充斥的环境里。采访中,对在自己所住的楼内开设餐饮等经营行为,居民是100%反对。
众多的 “家庭饭店”老板却表示,居民住宅楼房租便宜,水电暖费用都执行民用价格,再加上客源相对稳定,经营效益相对有保障。
住宅楼内经营行为生命力咋就这么强
虽然法律有限制,居民反对强烈,但住宅楼内的餐饮等经营行为却越来越火。原因就是,它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生意有的做,利润又丰厚。
采访中,有部分市民对“家庭饭店”的存在持欢迎态度,认为其方便、经济、实惠。太原市铜锣湾购物中心售货员王小姐说,附近居民楼内的“家庭饭店”,经济实惠的家味道吸引了很多同事光顾,成了他们的职工食堂。
居民楼里的小饭桌也给不少学生家长带来便利。每年开学时,学校周边住宅楼内的小饭桌都会生意爆满。杏花岭区三桥街办桃园北路东社区有3600多户居民,因为有太原市第十二中中学的存在,周边就有52家小饭桌,2家小餐饮。
在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附近经营小饭桌多年的张大妈说:“小饭桌的发展符合社会需求,虽然发展不规范,但却不能没有。小学生很调皮,自己的经营风险也很大。要是不租居民楼改租门面房,自己就会赔钱。”
“我这是小本经营,外面门面房的房租那么高,商业用水用电收费又高,我们根本承受不起。”太原市铜锣湾小区内一家常菜馆老板如是说。正是小区里相对便宜的房屋租金及低廉的居民住宅水电价格,才吸引他来这里开饭店。靠低成本竞争,薄利多销赢得顾客。
采访中,很多经营者也能认识到不规范经营行为带来的扰民现象和不安全因素。但却无奈表示,能解决自己就业,还能给很多周边居民带来方便这也是为社会做了贡献。
疏堵结合实现多方利益平衡
群众有需求,就不能“一刀切”。存在的安全隐患怎么办?
去年10月以来,全省各市逐步开展集中整顿活动。建立起由政府统一领导,街道办(乡镇)为责任主体、社区为单元、相关监管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机制。让最基层的街道办牵头,组织居委会、社区、物业、片区民警等最熟悉情况的人排查摸底;由住建、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计生等部门配合集中整顿。
整顿中,对住宅楼内搞经营的,太原市要求经营者要具备两方面条件。必备条件:经所在居民楼住户同意,并报所在小区物业备案;经营场所取得《消防许可证》或相关证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符合经营性用电相关规定;外来从业人员取得暂住证。选择条件:应取得相关证件或资格。
太原市把经营活动是否经过许可;经营场所是否经过消防检查验收,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使用的燃气、液化气罐、电器及相关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噪音扰民、违规排烟排污和处理餐厨废弃物;是否存在涉“黄、赌、毒”等社会治安问题,作为集中整顿重点。以社区为单元,对辖区内居民住宅小区全面排查,确保区不漏楼、楼不漏户,并由工商、执法、环保等有关单位组成检查组,依法予以规范。对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办(乡镇)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检查验收,统一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先行劝阻,不听劝阻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依法取缔。
柳巷街道办事处铁匠巷社区负责人雷俊风表示,社区位于商业区共有2600多户居民,人流量大,人口密度大,小餐饮较多。经过大量工作,社区内的凯旋天地小区,物业公司严格把关,已经逐步把小区内原来60多家经营户减少到了十几家。
按太原市的整顿要求,目前看来,居民楼内经营的很多小饭桌和小餐饮都和整顿要求有较大差距。
业内人士表示,集中整顿工作很难做。难在哪?整顿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多方利益。小经营者中,有很多是下岗职工和生活困难者,不能打了他们的饭碗。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部分居民的实际消费需求,得让他们有地方吃饭,能送孩子进小饭桌。此外,还得充分保护住宅楼居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和规章制度要求堵,现实需求要求疏。在整顿居民住宅楼内餐饮等经营行为上,相关部门需要在保护居民环境需求和生活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对立法的考验、也是对城市管理的考验。
本报记者 谢昌民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