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粮食直补款应打破大锅饭

时间: 2015年01月06日05:09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不断推出惠农措施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其中发放粮食直补款是惠农政策之一,而且年年有增无减,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拍手称赞。
    然而,在壶关县,自实行粮食直补款这一政策以来,一些乡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偏离了其原本轨道,演变为带有普惠性的政策红利,尤其是石坡、树掌等五个偏僻山区乡镇,一些村农户因种种原因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但这些农户依然年年领着国家粮食直补款。据悉,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普遍存在。
    粮食直补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跑了“调”现象主要表现在粮食直补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一些村级基层组织因嫌手续繁琐,就直接采取按土地承包情况平均发放,有的干脆基本上是按人数发放,而不管农户当年在耕地上是否种植粮食作物,甚至少数承包者因种种原因将土地撂荒,也同样能够领取补贴,这样便在无意中助长了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也失去了粮食直补款惠农政策的意义所在。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户个人转包出去的土地,粮食直补款应该谁来领取,各地并无统一标准。据了解,许多地方都是谁拥有耕地,谁享用粮食直补款,一些将承包地转包给别人耕种的外出务工者,仍然可以领取粮食直补款,实际种粮的承包人并未得到种粮补贴。从而挫伤了部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特别是对种粮大户影响大。
    如何打破粮食直补款吃大锅饭现象,让惠农好政策真正惠及种粮农民?笔者建议,首先各地乡、村组织应明确按粮食实际播种面积发放粮食直补款,具体可参照前一年粮食播种面积为标准。明确转包的土地,粮食直补款应以转包后的承包人为发放对象,撂荒土地的承包者或将承包地转给别人耕种者,均不得享受粮食直补款的优惠政策。
    其次可考虑在乡、村建立农户粮食播种面积统计台账,村级基层组织每年应将土地撂荒和将土地转包给别人耕种的具体情况登记造册,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备案待查,使粮食直补款发放有据可依。
    最后政府应加强相关的服务。比如按实际种粮面积为农户提供良种、农药和施药服务,如规模采购良种、农药和集中施药,种一亩粮食的平均成本在40元左右(粮食直补款分为两项,一项是良种补贴,一般15元/亩;另一项是综合补贴,29元/亩),如果余下粮食直补款,可由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平衡调控,用于奖励种粮大户。
    总之,粮食直补款是“特惠制”,不是“普惠制”。更不是农村的“人头福利”,粮食直补款政策的对象应是种粮农民,各地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并纠正粮食直补款发放过程中出现的吃大锅饭现象,使真正种粮的农民能拿到实实在在的补贴,得到应得的实惠,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秦凤鸣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