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发高烧治疗费已花二十余万元
忻州市忻府区忻口村曾以抗战时期一场惨烈的会战为世人熟知。在这个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村庄里,一位姑娘的奇怪病情再次牵动着全村人的心。赵宇青,女,21岁,自2013年5月开始断断续续发烧。家人带其求医问药,几乎踏遍了省城各大医院,均未查出病因,也未得出结论。今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医生确诊,赵宇青患的是嗜血细胞综合征。然而巨额的医药费、治疗费,令赵宇青一家人难以承受。赵宇青希望通过本报,能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救助,以渡过难关,念完大学。
高考期间发病
去年5月,正是学子们为高考积极备战的关键时刻,一次突如其来的发烧,打乱了赵宇青紧张的学习生活。刚开始,她以为是中暑,每天找校医输液,仍不见好转。她又服用藿香正气水、消炎药,打退烧针来降温,效果不错。“本以为好了,但还是食欲不佳,每天无精打采的。”
高考前一天,赵宇青跟同学去看考场,回家后又开始发烧。6月7日、8日,高考的这两天,赵宇青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在低烧38.2℃的状态下,参加了决定其人生命运的一场考试。高考结束,伙伴们都沉浸在同学聚会的喜悦之中。赵宇青却要去看病。当她接到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系的录取通知书时,兴奋的心情除却了满脸的病容。
入学后不到半月,赵宇青的脖子左侧长起7个淋巴结,于是赶紧来到山医大一院血液科就诊,病情得到暂时控制。这时,学校的军训结束,已经开始正常上课。赵宇青本以为可以安心学习了,不料,11月16日凌晨,病情又突然恶化,体温突升到39.5℃,还有呕吐、抽搐、意识不清等并发症,来到山医大二院急诊科。急诊科的大夫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确诊其所患何病,医院甚至给她下了病危通知。病情稳定后,赵宇青办了出院手续。
所谓有病乱投医,赵宇青的高烧屡次复发,不堪其扰,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找了一名老中医。服了老中医开的药后,发烧有所好转,但呕吐的现象愈演愈烈,服药还不到一个疗程,就连进食都出现了困难。为了退烧,查清病因,赵宇青在家人的陪护下,先后去过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山西大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等省城的几家大医院,但均无法确诊。
去往北京求医
医生们建议赵宇青去北京治疗。一家人从来没有去过北京,首都对他们来说极为陌生。下了火车,赵宇青和家人一路打听才到了北京301医院。“医生诊断是嗜肝病毒感染,给我开了一个月的药,称服完药后,定时到消化科复查就行。”赵宇青说道,“本来对301医院的诊断抱有很大信心,没想到回家后,服药期间还是发烧。”无奈之下,赵家人再次来到北京。
听说北京协和医院的感染内科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比较权威,赵宇青决定挂该医院的专家号。北京的医院挂号很难,票贩子手里的专家号,一张就要700元到800元,赵宇青舍不得花这份冤枉钱。赵宇青的妈妈贺会平大半夜去北京协和医院排队挂号,终于抢到一张感染内科主任李某某的号。“当时妈妈欣喜若狂,一晚上激动得没有合眼。”赵宇青说。
专家号挂上了,床位却很紧张。专家询问病情后,要求赵宇青住院全面检查,但床位需要排队等待。高烧不退的赵宇青,每天只能靠临时退烧药维持。可是病情不等人,等待了十多天,仍没有接到医院的住院通知。贺会平心急如焚,找到主治医生、住院部,却被告知:“来我们这儿看病的人都是重病号,等住院部安排吧,实在不行就住急诊。”幸运的是,三天后,赵宇青终于等到了床位,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免疫科、消化科、耳鼻咽喉科等全面排查,骨穿、CT、核磁、血培养等多项检测,该做的检查做了一个遍,但赵宇青的病情仍没有结论。然而,她高烧发生的频率一天天加剧,从一天烧一次到一天烧两次,从能拿退烧药控制到控制不住,“眼看着肝、脾都烧大了,淋巴结遍及全身各个器官。”赵宇青说。
最终确诊病情
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赵宇青烧得却越来越厉害,她说:“天天忍受着近40℃的高烧,这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日子。”
今年8月,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新调来一位郭姓医生,复查了赵宇青的各项检查结果,终于得出诊断性的结论,她患的是:嗜血细胞综合征。郭医生对症下药,赵宇青的体温趋于正常。一家人也松了口气,“这么长时间,终于查出来了,不管是好是坏,心里还是很安慰的。”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赵宇青的病情再次出现反复,大量激素、抗生素、退烧药都无法控制其高烧。赵宇青灰心地说道:“大笔的费用支出,大量的精力投入,仍不见效,瞬时感觉世界没希望了,妈妈也每天背着我偷偷地哭。”
在郭医生的帮助下,赵宇青转到该院免疫内科。主治医生检查发现,赵宇青的情况不太乐观,血小板低至33,纤维蛋白低至1,凝血功能也很差,肝功等其他指标也相继往不好方向发展,嗜血已经严重恶化,死亡率达50%,再不控制就会有生命危险。时间不等人,必须马上用1000mg甲强龙大剂量冲击,输免疫球蛋白,上化疗药免疫制剂,输血浆,以及各种消炎药、保肝、护胃的药。这些药费加上治疗费,一天下来,所需花费就得上万元。这对于赵家来说,实在难以承担。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家里还有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正在读小学的妹妹。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身单体薄,常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如今我患上这样的病,巨额的治疗费用对我们来说根本承担不起。”一年来,为给赵宇青治病,父母已花费了23万多元,这都是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
赵家希望通过本报,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让孩子逐渐康复并完成大学学业。赵宇青联系电话:15600773560。
见习记者苏鑫波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