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笔者在某县街头看到,几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将街边停放的自行车扔上一辆卡车,而后扬长离去。当时恰好正下着雨,不一会从商场出来的人们纷纷打听,自行车去哪儿了,甚至个别人怀疑,是不是被盗了。原来,这个县正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严禁街头乱停乱放。
在城市里生活过的人们,大抵都有过车辆占道自己寸步难行又急又气的经历。清理整顿街头车辆乱停乱放,确乎是一件颇得民心的工作。然而,大凡有车的人,想必也遇到过到了目的地,却找不到停车的地方的尴尬。所以,在城市街头,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车辆开上马路牙停靠在人行道上的景象。究其原因,停在路上,交警处罚,而上了马路牙,那就归城建管了,不用担心被贴上违章的罚单了。
这些年,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激增,上下班高峰期或者节假日,经常出现路上车辆堵得水泄不通。于是,取消路边原有的停车位就成了有效的应对之举。某些地方,在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拓宽的过程中,机动车道挤占了自行车道,甚至少数繁华路段连人行道也占得没有了。这样道路改造出来,说是打造出了畅通无阻的市内交通环境很值得怀疑。且不说,骑车步走的有怨言,就是路边的商家也大倒苦水,看上去车来车往,但停不下来,进店的人大大缩水。
路是走的,当然越通畅越好,但是到了目的地,还得能停下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修几条路就是搞好了,附属设施也得“走心”搞。不然,这儿禁停那个也禁停,把机动车全撵上马路牙,行人只好穿插前进。
一条路修好了,路边马上起高楼。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留白,不仅是艺术创作上的手段,在城市建设中也应适当留下些空间,不要让城市里路上的人们成为曹操笔下南飞的乌鹊,“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王利强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