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城长治路一社区王村北街上,一个小区为了不让汽车进,十多年来,只有一个窄小的院门,宽不到一米五,不管是业主的私家车,还是婚丧嫁娶的车辆,120、119的救援车,都进不了院。在满城见车的太原,这里的居民是如何生活的呢?
8月25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这个院门窄一号的王村北街29号院。
三四十年的老院墙,豁豁牙牙,窄小的院门,没有牌子,没有门头,只有两扇满是红锈的小铁门,若没人带路,很难发现这里还有一处居民院落。
站在门口朝院内望去,只能望见楼与楼之间一条窄窄的过道,有一线天的感觉。一位8岁小女孩伸开两臂,几乎能够着两边。
走过二十来米远,豁然开朗,五六百平方米的楼前空地上,种着柳树、菜苗、花草,过道整洁宽敞,看门师傅坐在门房小屋前,喝茶晒太阳。“前面这栋小3层是1983年盖的,后面那个5层楼是1996年建的,这里一共住着54户人家,不到两百人。院门就是盖第二栋楼时砌的,快二十年了!”住户高师傅向记者介绍着。他说,记者没来对时间,一到下午4点以后,院里可热闹了,下棋聊天的大人,奔跑嬉戏的小孩,那才叫生活,不用担心被车撞着,安全。每天早晨,也没有汽车发动的声音,清静。这里面不停车,空地都绿化了,空气好,外人来了这里,夸这里能免费吸氧呢!
院里人少,也没有物业,小区的管理都是大伙儿商量着来。老高说,人少,有事就好商量,当年砌院门,就是大伙儿的主意:不想让车进来。
但是,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车该怎么进来呢?记者做了一番探问。
疑问1
结婚娶亲一长溜婚车往哪儿停?
不管车多车少,婚车都停在门前马路上,紧贴着路边停放一排。
居民陈女士说,她有两个女儿,前年秋天刚嫁了一个,当时,男方家来了七八辆车,上午9点半来,10点刚过就接上亲走了,很快!“顶门,找鞋,一样都不少,都是象征性地快速过一遍,知道车在路上停着太影响交通。”
居民们说,这些年,这个院嫁姑娘都是这样,三四十分钟就接走了,如果是娶媳妇更快,娶回亲来,车队马上就开走。
院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喜事都选在周六周日。因为这个院紧挨着长治路小学,门前的王村北街本身就窄,双向两车道,平日里一到上下学高峰,接送孩子的车辆就把街堵成一锅粥了。
疑问2
急救车、消防车进不了院怎么办?
门房师傅回想了一下,砌上院门十多年来,120急救车总共来过三回,每次他都帮着抬担架。
“也不累,院子小,最远的走上百十来米就出院子了。”门房师傅说,院子很方正,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都是五六十米宽,顶多五六分钟就出去了。记得有一次,院里一位老爷子上了年纪,早晨醒来家人发现神志不清了,急忙打了120,跟前人手不够,他叫了个人就去帮忙搭手。一共三个男的,从楼上抬着就到院门口的急救车上了,“那是救人,速度更快。”他估计不出有多长时间,但认为肯定不耽误事儿。
至于消防车,这个院还没用到过,但居民们对此并不担心。“现在消防都有高架车,有高压水枪。”一位老人说,临街的一号楼根本不用担心,消防车停在马路上就能灭火,如果是后面的二号楼,也不怕,消防人员可以站在一号楼的三层楼顶上往过喷水,也可以铺上管子进院,“消防最怕的是又窄又深的巷子,咱们这条窄通道只有二十来米长,这么近,难不住人家。
疑问3
住户的汽车往哪停?会被贴罚单吗?
带着孩子刚从外面回来的一位年轻妈妈说,他们在这里买房一年多了,汽车进不了院,就到处找地方停。一开始,不知道这边情况,看见门前有空地,就停那儿,一个月被贴过两回罚单。“听说有的人在旁边一些小区停车,他们去停过一回,停了一星期,交了二十块钱。”她说,住到这边后,因为车子不好停,都很少开了,往那儿一放,就是一星期。
旁边几位老年人接话说,附近有个商场前面有停车位,还有那边有个小区也可以停放。年轻妈妈笑一笑,说回头看看去。
来院里串门的亲友,如果开车来也得想办法解决停车问题,居民老高称,他家一位亲戚有车,一般来这儿都不开车,要不让孩子开车送来,要不就是坐公交。
这十多年间,有车的住户越来越多,有两户居民叫人拿着斧子去削门墙了,没想到,门还没削宽,大伙儿就拦住了。之后,再没人提过。
老院子住的老人多,六十岁以上的占到60%以上,加上挨着长治路小学,院子里的小孩也多。
在这里租房的小赵称,她走过好几个居民院,这个院最舒心。别的小区进去,楼前空地全成了停车场,密密麻麻都是车,留下的马路刚够一辆车通行,大人走个路都得左顾右盼,很没有安全感。
同类调查
不让进车可不是这一个小区
省城半坡街吉祥小区,也是无车化管理的小区,所有机动车都停院外的地下停车场和小区外的便道。尽管小区一东一西开有两个大铁门,平常都上锁,只开供行人出入的小门。
这个院1996年前后建起,有四栋住宅楼,居民们不超过一百米就能到自己楼前,不允许车辆进出。居民们如果搬运家具、红白事、接送病人等特别的事情,只要和门房打声招呼,都能开车到单元门前。随后,再把车开出院,院里从不停车。对于开车来访的亲友,生活中确有不便之处,但是在小区可以放心地打球、跑步、孩子和老人行走安全,居民们都很愿意。
在小区附近的楼座,院门口设计有台阶,防止车辆驶入。
此外,小店区锦绣苑小区、杏花岭区的山水庭院小区,与吉祥小区类似,车停地下停车场,小区不允许车辆进入,老人小孩在院里散步玩耍时非常放心。另外,业主有重东西拿时,这两个小区的物业均备有专门推车,业主可以来免费借用。
城市设想
如果每个小区都是小门这个城市会怎么样
如果每个小区都是小门,没车的居民肯定高兴了。公摊费用买的配套公共场所,能真正归“公”了,宽宽的小区道路,不用再左割一块停车,右圈一片停车,路宽了,人走得也踏实了,能打羽毛球、能跑步、能晒被子……如果腾出来的地方还能再多些绿化,那小区将堪比花园。小孩子们也可以放心地在院子里跳皮筋,扔沙包,不用再无聊地窝在家里看电视,看电脑。大人们会不会也回到从前,吃个饭都端着碗,在院里凑到一块儿,边聊边吃。
如果每个小区都是小门,有车的居民该怎么办?小区里有地下停车场最好,马路上有公共停车场也好,不过,照目前的现状来看,这样的美好愿望在省城太难太难普及,即使普及了,又有多少人乐意花上十多万元买一个车位,再年年交上管理费。想低成本停车、不出成本蹭车位的,应该还在多数。车往哪儿停,车无处停,买的房子不带停车位,这些问题会不会带来一些社会矛盾?会不会让一些居民再选择绿色交通,回归原始?会不会经济萧条?会不会发展滞缓?又或许,条件允许的话,政府会开发更多的低成本公共停车位,就像节假日高速免费一样,人人欢喜,同时,处处拥挤。
特别数据
太原小区停车位概况
太原民用车辆持续大幅增长,据太原市统计部门统计,2013年,太原市民用车辆拥有量91.24万辆,其中,汽车89.5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3.5%。
反映在小区当中,就是车位紧张了,停车矛盾激增了。这些主要表现在两类小区中,一类是老旧小区,老旧小区原有的配套不足以满足现在的车位需求,小区绿地、小区健身广场、小区道路等不断被开发成停车场。即使如此,车位依旧紧张,张三的车堵了李四的路,你划车他扎胎,暗战不断,又或者你装地锁,他再加把锁,谁也用不上。与此同时,小区门口的门禁卡不停升级,今年300元就能办张卡,明年成了800元,甚至更离谱。原来,出门办个事,就近找个小区停一停车,很容易的事,现在,找一个没装起落杆的小区太难了,所以,花钱就花钱吧,能停下车就不错了。
在新建小区里,一般都配套停车场,开发一定规模的停车位。但动辄15万元、20万元的车位价,让买得起车、买得起房的业主也连连叫苦,不买车位不让进小区,不让进小区就砸杆,像一些有序管理的小区里,路边也是车挤车停着一长溜想免费停车的汽车。当然,挤在路边的汽车,轮胎被扎了,玻璃被砸了,物业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车位再贵,老百姓咬咬牙还是要买的,不买,还怕今后涨价。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姬仙果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