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打着“有机”旗号就是卖了个高价

时间: 2014年08月15日04:40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品牌蔬菜……价格往往高于普通蔬菜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在“有机”“绿色”“品牌”等种种动人的旗号下,“价高”是否真的代表“质优”?“贵的”蔬菜是否一定是“好的”?记者在天津、贵州等地调查了解到,一些价格相差悬殊的蔬菜质量却无太大区别……

    买了“贵的”,不一定是“对的”

    天津市消费者协会7月选择了蔬菜开展比较试验。由天津市消协工作人员和消费者代表在天津7家大型超市、副食品市场和社区便利店,随机购买消费者经常选购和食用的蔬菜样品12件,其中有机蔬菜2件、绿色食品蔬菜3件、常规蔬菜7件。样品委托天津市东丽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比较试验结果让人意外,经认证的有机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品牌小包装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有的指标检测结果并没有质量优势。
    例如,天津某公司生产的有机芹菜,零售价为24元/公斤,是常规芹菜价格的6倍多,其农药百菌清残留量检测结果为0.002mg/kg,不符合国家标准“不得检出”的要求。“出现农药残留被检出的情况,根据国家的标准,即便是微量的,只要是检出来,就不符合有机产品的特征。”天津市绿色食品流通协会秘书长徐岱昆说。
    此外,一款超市标称“傲绿韭菜”的小包装韭菜每公斤售价22元,标称“农超对接”的散装韭菜每公斤售价2.5元,在合格范围之内比较试验的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区别,甚至前者的几项重金属检测结果还高于后者。
    近年来关于“有机蔬菜”“品牌蔬菜”等名不副实的现象在多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山东曾发生“有机蔬菜使用违禁农药”情况;广州某大型有机蔬菜配送商实际上并没有拿到“有机认证”;大连一家知名公司从菜市场低价购买蔬菜自行贴上有机标签,转手在超市高价出售等。

    真假难分辨,质量难监控

    “什么是有机蔬菜?”“怎样辨别有机蔬菜?”记者在天津、山东、贵州等地随机采访消费者时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比如“价格比普通蔬菜贵的”“包装上写着‘有机’字样的”“吃起来口感好的”“有营养的”“没有农药残留的”……由于认知模糊,很多消费者坦言,对目前市场的有机蔬菜难以辨别。
    不少消费者尽管知道有机蔬菜价格高,还是愿意买,主要原因是图个“放心”,而对于部分有机蔬菜被检出农药,消费者表示很担心,希望“问题企业”给个说法。
    出现“问题芹菜”的天津某公司总经理刘某表示,经过企业调查,含有农药的问题芹菜不是出自公司的有机菜园,而是商场有机蔬菜专柜承包责任人在分拣、包装、贴标、运输过程中造成无公害芹菜和有机香芹错贴标识。“傲绿韭菜”所属公司对重金属逊于非品牌蔬菜样板的问题作出回应时,则称:重金属是自然存在于土壤当中的元素,被作物吸收不可避免,而非人为因素产生,按国家现行指标对两样板蔬菜4项重金属的检测结果,均远低于国标的指标限值,在合格线以内微量差异,不足以表明产品质量差异。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在有机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监管难度。贵州省麻江县农业局局长陈正文说,在有机蔬菜生产环节,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的监管非常重要,大型的生产基地、生产大户比较好监管,但散落在广阔农村的千家万户难以监管到位。

    要全程控制,也要加强溯源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有机蔬菜质量是合格的,但个别企业出现的问题还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不再盲目追求有机绿色和品牌蔬菜了,只要是应季新鲜蔬菜就行”。天津市民肖女士说。
    徐岱昆说,个别企业出现的问题反映了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在全程质量控制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害,也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害。
    徐岱昆呼吁,有机绿色蔬菜的生产企业应该在生产领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出现问题的企业,应及时查找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源头上控制。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监管,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天津市消协秘书长张正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合理、科学消费蔬菜产品,购买蔬菜既不过分迷信“有机”“绿色”等,也不要全盘否定,多比较各个品牌的信誉。

据新华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