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2日讯 太原市建设路主线8月底要通车;五一路将于明后年进行开工改造;解放路小商品附近有望下半年开建天桥……关于太原城市道路改造,你想知道啥?有何困难期待政府解决?今日上午,由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和本报联合邀请市住建委、城管委、交通局、交警支队、环卫局等五部门负责人做客本报新闻会客厅,接听读者热线,向群众解答太原城市建设过程中百姓的疑惑,听取意见建议。
上午9:30,活动刚开始,本报热线电话4286666一度遭遇“拥堵”。家门口的道路正在改造,很多热心市民打来电话打探进展,并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第一个打进电话的读者,就是咨询五一路改造的事,电话那头的女士说,自己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五一路,遇到出行高峰时段,都会出现拥堵的状况。听朋友说今年太原市的城市道桥改造工程有20多项,不知道五一路在不在计划内。太原市住建委副主任梁晓岗对此解答道,五一路道路拥堵市民反映较多,这个路段比较窄,而且紧挨柳巷商业区和山医大二院、省儿童医院等单位,特别是山医大二院附近,每天人流量特别大,经常连自行车都过不去。为了缓解此路段交通压力,太原市政府已将五一路的改造列入计划范围之内,预计在明后年就可以开工。
现场,面对一位市民提出的“永康街道路改造期间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太原市城管委总工程师武卫华不仅耐心解答市民疑惑,还当面邀请这位热心市民,约定一起到现场解决问题。电话里,这位市民表示,自己家住永康街附近,体育西路到长治路这段路,开工一个多月了,进度缓慢,而且施工工地无人管理,非常混乱,有很大的工程隐患。回答完他的疑惑之后,武卫华不仅邀请市民一起上路帮助解决问题,同时记下了这位市民的电话,表示在解决此路段过程中,会邀请其进行监督。
下雨天,面对城市内涝,政府有什么对策?太原“公交都市”创建现在进展如何?家门口的建筑垃圾,环卫局能否督促尽早运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共有上百个电话打进来,百姓在电话中讲困难、提意见、讲建议,各部门负责人现场一一耐心倾听、解答。对于现场没有回答,需要实地查看、研究后再回复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都一一记录并留下了热心市民的电话,方便答复。
做客嘉宾
宋立纲 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梁晓岗 太原市住建委副主任
武卫华 太原市城管委总工程师
闫明生 太原市交通局副局长
侯伟星 太原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时中瑛 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副局长
王海生 太原市住建委计划处处长
冯建文 太原市城管委计划建设处处长
孙 斌 太原市交警支队对策研究室主任
马卯生 太原市市容环卫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
○解答
这些问题已有明确答复
本报《修路那些事儿您有啥建议》问题征集活动结束后,经过梳理和太原市领导批示,已经转入部门办理阶段。如今,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已经给出明确答复。
问:狄村张家巷有很多单位宿舍,用的都是液化气,建议改造成天然气,改成集中供热。
答:狄村张家巷许多宿舍目前使用液化气罐,建设路改造时已预留了天然气主管道接口,但宿舍内并无天然气管道。业主单位可到煤气公司政务大厅提出申请,委托设计施工铺设管道接通天然气。
问:并州路大营盘体育北街微循环从去年开始修建,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修好,垃圾乱堆,居民无法通行。
答:目前太原市人防办仍在进行人防施工,小店区正在组织拆迁,施工单位无法进场,待人防及拆迁完成后,即可组织道路施工。
问:太榆路什么时候可以修好?公交站牌会建在哪里?
答:预计8月底主线通,10月底全部完工。高速五大队、民航路口、武宿村口、秋郭路口、瑞丰制药设置公交站点。
问:建议在并州路、坞城路南中环、东中环、西中环架设人行天桥。
答:目前南中环北张村、武家庄段已计划建设人行天桥,近期将实施。
○花絮
群众有投诉现场调度立即解决
“您好,我想反映个事情,针织街路段几家施工工地,经常把这条小街巷搞得尘土飞扬,还常常有建筑垃圾影响出行。”
这是太原市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接听的第一个热线电话,电话那头,读者开始诉苦,自己是如何饱受尘土困扰。
解答了这位市民的问题后,放下电话的时中瑛立刻掏出手机,拨通属地环卫部门领导电话,要求立刻派人到现场核实情况,并进行解决。
遇到棘手问题 群策群力来讨论
新闻会客厅现场,一位市民打来电话,反映动物园门口路段有一截坑洼不平,行人外出不方便,老百姓也不知道这条路归哪个部门管,一是希望能帮着理清一下业主部门,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尽快帮着把坑洼不平的路修一修。
记下这位市民电话后,闫明生开始核实情况。几个电话下来,还是说法不一致。趁着接电话的空当,住建委、城管委、交通局、环卫局几个部门负责人,也一起参加到道路产权的讨论中,帮这位市民尽快理清主管部门,并督促解决。
本报搭建的便民桥 大家都说好
说好了9:30开始的新闻会客厅,几位部门负责人9点就来到了现场。因为当天的新闻会客厅,是本报主题策划《修路那些事儿您有啥建议》系列活动最后一站。一到现场,几位部门负责人就对本报前期征集来的百姓疑问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反馈和交流。“新闻会客厅,通过媒体搭建了一个政府部门和百姓高效沟通的平台,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这一活动的举办,也是检阅部门工作为民、务实的一个渠道。”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宋立纲表示,本报搭建的“便民桥”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广。“山西晚报组织的这个活动很好,拉近了百姓和政府部门的距离,我们直接和百姓通话的方式,不仅能消除一些误解,同时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太原市住建委副主任梁晓岗表示,住建委不仅会对前期征集到的问题认真梳理解答,群众一些好的意见建议也将运用到今后的决策中。
太原市城管委总工程师武卫华说,媒体搭建的平台,不仅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民情民愿,百姓对我们的意见建议也是丈量工作质量的尺子。
太原市交通局副局长闫明生仔细阅读了本报推出的27期《城变》特刊,频频点赞,“这样的坚持和见证很是难得,这将是太原城建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字财富。”
对于本报关于太原城建的一系列策划报道,太原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侯伟星表示,这样的策划不仅体现了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持续几站认真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姿态,也为部门工作带来一种创新思路借鉴。
第一次走进山西晚报新闻会客厅,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接完电话后感触颇深,他说,这种“接地气”的新闻策划,百姓满意、政府部门也乐于参与,而且可以真正帮助百姓解决很多很现实的困难。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捷 要维维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