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7月15日报道,大规模的高考加分造假,将辽宁省与河南省推向风口浪尖。随着调查深入,辽宁省1072名获得2014年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的学生中,已有270人主动放弃加分资格;河南省有53人主动放弃加分资格。河南省今年获高考加分的738名考生中,有445名由同一场比赛——河南省2013年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 “批量生产”。
有媒体盘点今年全国78位新科高考“状元”后发现,三成居然都是“加分制造”的。新华社记者在调查时,有学生反映今年辽宁省办“高考体育特长生证”明码标价:足球4万多元,游泳7万元到8万元。高考加分乱象频出,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大拦路虎和教育腐败的重灾区。
教育部6月30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 《教育部强调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一文,详细介绍了高考加分的“瘦身”政策以及成效,并再次强调严厉打击高考加分造假。客观而言,虽然高考加分“瘦身”的成效显著,但事实上面临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高考加分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在千军万马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时,1分就能挤掉成千上万人。而高考加分一项少则5分,多则20分。毋庸讳言,目前的高考加分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见义勇为的思想品德加分,需要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需要有区别性的细化,不能再是全国“一刀切”;三是其它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高考加分项目与分值需要大幅削减,进一步全面“瘦身”。
显然,高考加分亟须“瘦身”和规范。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要正视高考加分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正当性、公平性和公开透明性。按理说,经过公开、民主、科学的论证后,没有正当性的高考加分项目就应该一律取消。对于那些虽然有正当性的高考加分项目,分值也要减少到合理的范围,一般最高不宜超过5分。
总之,高考加分的乱象必须要有治本之策,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维护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为国家和高校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胡乐乐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