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的一句名言,随着中国各大城市“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的频频上演,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大城市在其外表光鲜的钢筋水泥之下,一次次暴露出 “内心”的脆弱。
7月4日中午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省城太原的脆弱也暴露无遗,微信朋友圈里一张张“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照片,小伙伴们“去啥爱琴海,来游太原海”的调侃,让人不禁有些后怕:如果瓢泼大雨来临时,咱正驾车行驶在大街上,哪里才是安全的?
排水是维系城市 “生命体”健康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要件,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情况仍然严重。
不少专家指出,城市排水设施标准落后是内涝频现的主要原因,受资金、技术等原因的制约,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的改造难度巨大,短期内就想弥补几十年欠账的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把预警和救援体制做好,显然是更为实际的问题。
而对于即将矗立的新兴城镇来说,有一份详尽的城市规划十分重要,而排水系统的设置应该在这份规划里占据重要的地位。为官者不能因为修下水道对于提升地方GDP和官员政绩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就忽视它。因为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更是官员的官品官德。
随着汛期的到来,真心希望到各大城市 “看海”“观瀑”的新闻越来越少。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