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省城水患 哪里多?何时解?

时间: 2014年07月03日05:25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每当下雨,网民们就会吐槽:“现在的城市根本经受不住下雨的考验,下大点超过半小时,就可到大街上去看海……”

省城多地段成为一片汪洋

    汛期已经来临,特别是5月10日省城第一场大雨来的突然,让还没有准备好的城市设施再次经受了考验,许多地方出现洪涝现象。
    省城开出租车多年的小安,对省城大街小巷了如指掌,说起雨季出车的情形时,他显得十分无奈。他说,下雨天应当是人们打车挣钱的高峰,可太原市许多低洼地带水淹厉害,根本不敢朝这些地段跑,害怕汽车在水中出现意外。像2012年7月30日的降雨持续时间长、水量密集,造成太原市内35处地段大面积积水,最深处达2.5米,最大积水面积达4万平方米。还有像双塔西街和解放南路十字路口、迎泽大街青年路口、滨河西路南内环桥下、南内环桥西、滨河西路纺织街桥下、并州路与机场大道交叉桥下、千峰南路南上庄小区门口、漪兴路第一外国语学校门前、胜利街与建设北路交叉口铁道桥下、新建路与水西关交叉口东西路段、旱西关与新建路交叉口、北大街解放路口、动物园涧河桥下、旱西门鱼池街口……被水淹的地方举不胜举。
    记者采访周女士,她说,有一回下暴雨,她骑着电动车上班,刚骑车到迎泽西大街煤博对面,雨水漫过非机动车道,她的电动车骑到水中央时电瓶里进水,车子一下就自动连电,造成电器短路,她急忙紧紧捏住车闸,否则,车子就冲出去了。

为何下雨城市易水淹

    为何城市被洪涝水淹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建隽说,城市周围一些河流消失,一些空地改建成马路或盖起高楼,城市随处可见硬化工程,都是造成雨水无法渗漏的原因,还有就是重地上轻地下理念长期存在,规划与建设不匹配,城市居民生活陋习加重管网梗阻,这些都是造成城市下雨洪涝水淹的重要原因。
    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第二道路排水养护管理所水道三组组长王润梅说,无处可流的雨水只能顺着地势汇集到低洼地方,形成了积水,像去年7月9日省城的那场大雨,省城南内环西街积水最深时有60厘米,路面积水最长达到10米。恒山路加油站斜对面积水达到1米多深,使得过往车辆无法通行,路边商店进水。新建路三友电器附近积水很深,府西街鼓楼世纪广场因积水太深,车辆都冲上便道行驶。新晋祠路南内环段积水也达1米多深,许多车辆都在观望中不敢前行;滨河体育中心门口积水有1米多,有4辆车被淹在水中无法前行。在繁华的柳巷,由于地下排水管道不堪重负,路面上很多井盖都被大水顶起,别处的雨水像喷泉一样从这里的井内涌出来,形成城市奇特景象。
    王润梅说,城市下雨洪涝水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大的原因是地下管网老化,多年来好多路面都在不断维修重建,以前管道很细,管网标准太低,仅仅是一年一遇标准,与城市的降雨量不相适应,再加上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大量增加,城市多雨天气等原因,造成了城市洪涝水淹,还有就是地下排水接水口不够合理,在容易积水的地方应该加大加粗,这样就可以避免城市被淹。

用好现有设施防洪涝

    太原市市政处宣传部雷涛说,城市地下管网是个大工程,涉及水、电、气等诸多管网,所属部门和单位十分庞杂,如果不彻底想办法解决,那么未来城市积水现象还会越来越严重。
    由于省城各主要道路地下管网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体管网承载能力与城市发展步伐不适应,日渐衰老的地下管网更是难负其重,所以只能在现有管网做文章,管网疏通才能保证城市不被水淹,希望市民不要向下水井投抛垃圾,尽可能维护下水井通畅。
    据了解,太原市从4月开始,对省城范围内展开管涵清淤维护工作,集中对滨河东路、大同路、府西街、三桥街、双塔西街、新建路、平阳路、学府街、城南退水渠、千峰园南街、望景路等24条大型雨水管涵进行疏通与清淤,先后清掏各类井具5.4万个,累计清理淤泥2.6万立方米。
    张建隽说,要想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只能进行地下管网改造。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太原市原先地下管网日渐不能满足城市防汛要求,但更换地下管网是一个庞大而且缓慢的过程,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会影响群众正常生活,所以多数只有在道路改造同时进行地下管网改造。另外,太原市目前地下管网雨污分流和雨污合流并存,如果地下管网是雨污分流对雨季排水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像桥东街、新生里等老生活区一带管网是雨污合流,就会直接造成雨天积水难排现象,到处积水在所难免。
    其实从雨水落地,进入下水井,经过收水井、缓洪池、地下排水管道雨水泵站、退水渠市内河道等多重关卡才能顺利排泄出城,其中任何一关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排水不畅。而太原市地下管网本身负荷很重,虽然近几年随着道路改造施工有所更新,但仍有很多地方管网老化,加上很多地方管网都是雨污共用同流,更是增加了雨季排水的难度。

防汛措施到位避水淹

    城市管理到位也值得借鉴。每次下雨青岛市排水管理处都会根据气象预报和实际雨量,相应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各区根据预案级数采取相应行动,对重点路段和传统积水路段安排专人看管,并通过全市不间歇巡视及时发现问题,综合市民打来热线情况组织人员和养护车辆及时进行疏通,基本上保证了重点路段有专人看管,突发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
    太原市通过学习其他城市排水井收水工艺,对迎泽西大街、新晋祠路等150套花岗岩立篦盖板更换为较轻薄的“连体式”球墨铸铁井具,重新把区域路面筑成漏斗式容纳状,使得进水井排水面积扩大了5倍,提高这些路段雨后排水能力,并根据险情采取开井盖、防汛泵车和水泵应急排水、管道疏通等应急措施,迅速清理积水,并在积水超过30厘米影响正常出行地段设立警戒区,做到雨不停、水不退、人不撤,确保车辆行人安全。太原市政管理部门还确定晋祠路南内环西街口、九院沙河入汾河口等24处易积水地段积水排退责任人及其责任范围。
    张建隽说,国外运用生态办法改善雨水洪涝办法值得借鉴,他们采用透水性能优良的透水砖铺设路面,像德国都建有大容量地下调蓄库,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能把雨水合理利用。日本政府也规定,城市建设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必须附带500立方米雨洪调蓄池,还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住宅院落修建雨洪调蓄池,降低城市内涝灾害。

本报记者 王玉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