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为提升机关形象,体现服务为民或“客户至上”理念,很多单位、部门尤其是一些对外服务窗口都在营业大厅、登记处、候车室等公共场所增添了便民设施,推行便民服务、温馨服务,如老花镜、签字笔、阅报栏、饮水机等,不仅让人感到方便,也感受到了人文关怀。但遗憾的是,有些单位的便民设施却是“一配了之”,从表面上看,服务环境好,设施也十分齐全,但真正使用起来,有时会让人摇头,老花镜没有腿;签字笔不下水;饮水机桶里没有水,有的有水没杯子;阅报栏报纸是上个月的;有的座椅破烂不堪……如此“便民”设施,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又谈何便民?设立便民服务项目,目的是为了便民。有些设施可能本身微不足道,可从中展示的服务细节,可以树立单位良好形象。为民便民不是空话,也不难做,只要真正从方便群众角度出发,从细节上去完善,既要配齐设施,又要加强管理,必定会给群众带来更多的满意。
壶关读者秦风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