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针对1952—2013年全国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与分析。报告显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同时,在每年的状元争夺战中,北大清华仍最受状元青睐。
树能否长好,苗子的质量很关键。对于一所高校而言,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生源质量当然至关重要。因此,名校之间争高考状元,争的是“种苗”质量,争的是潜在优势,争的是未来利益,争的是名校荣耀。谁争得状元多,似乎就证明其在优质生源争夺大战中取得了胜利。而在过去60多年的“状元争夺战”中,北大清华包揽了全国近八成的省级高考状元,一方面表明了“名校独大”,一方面折射出了名校的“状元崇拜”。
高考状元,能够证明的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好,但考试成绩好,显然并不能说明一切。另有调查报告显示,从1977年到2013年36年间,我国的高考状元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者少之甚少,他们的职业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事实表明,高考状元不等于个个都是人才。一个学生如果成为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考试机器”,他的创新思维也就枯竭了。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或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哈佛等世界名校对“唯分数论”坚决说“不”,宁可拒收一些高考状元,也决不放弃那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招到多少高考状元,其实顶多是个面子问题,并非是高校水平和能力的体现。而高校本该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和选才标准,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当高校都以状元为追逐目标时,其实恰恰暴露出自身尺度和标准的缺失。高考状元也许是人才,但人才却决不仅仅是状元,有着太多状元情结的名校,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是否患上了“状元崇拜症”,更令人担忧。
可见,名校状元招得多,并非是胜利。谁培养的人才更优,谁走出的大师最多,谁的学生率先取得顶尖科研成果,谁的学生最先获得诺贝尔奖,才更值得去争、去拼。从这个意义上讲,名校“拼状元”,抢优质生源,远不如国外大学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宽容开明的招生态度“稳坐钓鱼台”,让众状元“愿者上钩”来得精彩。而对于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名校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妨先从摒弃“状元争夺战”开始。
汪昌莲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