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高考考生们正在焦急等待着分数的公布。而另一件与高考有关的震惊全国的替考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17日,媒体曝光了一起跨越湖北和河南两省的有组织高考替考案:二本2万元,一本3万元,重点一本5万元,名校另议;7万元搞定一个考点,两三千元搞定一个监考老师。赤裸裸的交易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考试了,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然而,就是这样严肃、重要、全民关注的考试,却爆出替考丑闻,且明码标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高考对于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假如一个考生,满怀信心埋头作答时,坐在旁边的竞争者却是个“枪手”,十几年的辛苦可能因他们的作弊而大打折扣,恐怕除了伤心,还有愤怒吧。
替考丑闻伤害了公平。公平是高考的根本体现,“为广大考生营造公平正义的高考环境”是每年高考必见的口号。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高考环境,防止考生作弊,指纹识别技术、身份证识别仪等先进技术不断应用。同时,对考试违规的惩罚力度也在加重。2012年新修改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违规者将取消考试成绩、暂停参加该考试1-3年。即便是这样,仍有人组织替考,把公平踩在脚下,“先把监考相关领导搞定”“再把监考老师搞定”,难道真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替考伤害的也是被替考的学生。他们在家长的操纵下铤而走险,心里的压力不比参加考试小。这样的“黑暗经历”,他们对公平的理解何在?对家长的信任何在?这是成长路上一次糟糕的经历,比成绩差的杀伤力大百倍、千倍。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让考生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这是捍卫教育公平的底线。面对替考这一严重违反高考纪律的行为,要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让所有参与替考作弊的人都无处藏身,斩断替考这一地下利益链。应尽快完善考试作弊行为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武器依法从严打击高考舞弊各关联方,还高考以公平、正义、诚信。
本报评论员 王芳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