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触网不怵网底气接地气

时间: 2014年06月25日05:25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在微信、PPT等网络新兴沟通工具风生水起之际,曾经让网友们须臾难舍的 “织围脖”——微博,是否已成明日黄花,“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新鲜出炉的新浪 《2014一季度山西政务微博排行榜》,以多组排行、指标数据给出了答案——否!目前,在新浪微博注册的山西政府机构达3000多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0%。为何政务微博未被微信、PPT挤压得节节败退,反而在巩固已有网络阵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着疆域?皆缘于政务微博的级别、体系日趋完善,日常运营略显成熟,应用发展模式更加多样化,实现了从发布型到互动型、问政型、服务型的质的飞跃。一言以蔽之,“执政为民”理念在新媒体领域的活化——“织博为民”使然。
    “织博为民”,知易行难呀!说,谁都会说,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但真正强起来、亮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换句话说,政务微博“触网”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怵网”,真正成为与网民互通有无的“连心桥”;政务微博有“底气”也容易做到,但要接“地气”祛“官气”,的确需要几把刷子。
    基于微博的开放化、迅捷化、情绪化三特性,政务微博“触网”也相应呈现出咨询服务、危机公关、回应辟谣三功能。有了这三个功能,并不意味着政务微博就真正“触网”了,而仅仅是具备了 “触网”的前提条件。只有使这三个功能效用最大化,才能真正让网民发帖有地方、发言有机会、发声有底气,才能真心倾听民意、释疑民惑、纾解民难,才能真情回应网民关切、解决网民难题、拉近与网民距离,也只有这样才能跑好网上“最后一公里”。
    毋庸讳言,虽说大多政务微博的“触网”热情是高涨的、“触网”举措是实在的、“触网”效果是不错的,但有些政务微博却“怵网”顽疾缠身。病症有三:或不会“网言网语”,由于对微博功能一知半解,难以吃透“网言网语”的语境氛围,不会网民思维,不懂网民言谈,于是乎自说自话,官话、套话、空话、大话满“帖”飞;或不敢“网言网语”,由于谈“网”色变的观念作祟,再加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庸俗处世哲学作怪,“看好摊摊守好庙”就成了“触网”的不二法则,人为排斥网上发声,少发帖或不发帖,致使网民的满腔热情泥牛入海无消息、石沉大海无涟漪;或不愿“网言网语”,由于早已习惯“官言官语”的我说你听,一时半会儿很难适应直来直去的“网言网语”,无奈之间只好回复南辕北辙、答疑避重就轻、解惑不知所言,任尔东西南北“帖”,我自岿然不动!这种种“怵网”之怪现状,说到底都是“网络本领恐慌”惹的祸。
    消除“网络本领恐慌”,根除“怵网”之顽疾,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就是——底气接地气。传播正能量,官方微博“底气接地气”十拿九稳,不仅是分内职责,而且早已练就了真本事。而在消解负能量时,要像晋中政务微博成功应对处理灵石跳楼事件、平遥萝卜奇葩事件和左权农民工尘肺病事件那样“底气接地气”,就要始终恪守“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续报进展、及时准确”的网络信息发布原则,发声主动化、迅捷化、集群化,以权威声音驱离小道消息、惑众谣言,还网络一个朗朗晴空。
    斗胆改写清代名家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与政务微博共勉:官博倾听民博音,疑是民间疾苦声。政务微博网上行,一枝一叶总关情。

赤兔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