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家住省城菜园街的市民陈女士很郁闷,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一直在附近高层小区的空地玩,现在进不去了,说外人不能随便进去玩。6月10日,陈女士和邻居们说起这事,满脸的不高兴。
陈女士家居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楼前的空地除了一个存车棚,就是停放的汽车,中间一条不足3米的过道供居民通行,根本没有孩子们活动的场地。对面的小区是个高层小区,楼下有专门的活动场地,里面放置了各种健身器材,还有石椅石凳,像个休闲娱乐的小广场,特别适合孩子们玩耍。
经住在这里的朋友引见,陈女士带儿子在这里玩过一次。后来母子俩常来,或骑自行车或玩轮滑。这个小区是高层,进出口都有保安,第一次进去时朋友帮着说了一下,保安没有阻拦,再后来陈女士单独带着儿子去玩,保安看一眼就让进了。谁知道,去小区里玩了一个星期后,陈女士再带儿子进去,门口的保安手一抬,不让进。
“你们不是小区的住户,以后不允许随便进出,有事必须让里面的住户说明才能进。”保安义正辞严地说。陈女士疑惑不解,前几天进出的时候,这位李师傅还和儿子打招呼,笑眯眯的,怎么现在变了。
原来,儿子有一次和小区里的小孩打闹,被人家的家长说了。陈女士问儿子,孩子告诉她,小区里那个哥哥和他抢玩具,他才推了一下,哥哥的妈妈在旁边还骂自己。
陈女士回忆起来,那天自己去扔小零食袋,没注意到这个小意外,回家儿子也没说。是不是小孩的家长得知陈女士是外小区的,就告诉保安,不要让外人再来小区活动场地玩呢?
孩子们吵闹倒是小事,关键是儿子失去了一个快乐奔跑玩耍的活动场所,陈女士为儿子难过。“儿子连个玩的地方都没有,总不能一放学就待在家里,或者和小区里的老太太们一样,搬个板凳坐在商店门口吧!”陈女士看着紧邻自家的小区小广场,听着里面孩子们的欢笑声,再瞧瞧自己的儿子,趴在床上看电视,心里是说不出的不痛快。
本小区的活动场地当然只能本小区使用
参辩方:小区保安李师傅和住户王女士、刘先生
李师傅:我们也是为了本小区住户的安全考虑,一旦发生什么摩擦或者是不愉快的事,我们都要担责任的。如果是本小区的住户,情况就会不同,至少他们每天进出都知道谁是谁,有个啥事也好找人。
住户王女士:我们自己小区的孩子们就挺多的了,这一个小活动广场都不够玩的,哪能让外人再来掺和呢。而且已经发生过陈女士家儿子和我们小区孩子打架的事,以后更不能随便放进他们来了。
住户刘先生:在本小区住就可以使用小区活动场所,不在本小区就不能来,这应该是个大家都遵守的规矩吧!我们既然买了这里的房子,就可以享受小区各种设施,外面的人没有权利使用。
只要不损坏设施谁都可以来使用
参辩方:邻近小区住户杨女士和附近商户周先生、叶大爷
杨女士:不过是去活动广场玩一会儿,又不是什么大事,不用斤斤计较!要是我们自己小区里有活动场地,也会欢迎大家都来玩的。再说,孩子又不会一直在那里待着不走,怎么说得那么严重呢?
周先生:连整个地球都是一个大家庭,怎么就不能让孩子在那个小区里玩一会儿了?小区保安人员是应该维护小区住户的安全,但是不必这么吹毛求疵,挡着所有外来人的路吧!孩子只不过是去玩轮滑、骑自行车,又没搞破坏,凭什么上纲上线,把孩子一点点的快乐都剥夺了!
叶大爷:我们老了走不动,就坐在家门口晒晒太阳没问题,可是孩子需要多活动,才能好好成长啊,只不过是去小区里跑跑跳跳,咋就推三阻四地不让进呢?建好活动场地不就是让人去玩去活动的吗!再说家长就在旁边,能出啥大事?
○记者回访
10日下午,记者和陈女士再联系之后得知,陈女士在那个高层小区住的朋友已经帮忙,和小区保安打了招呼,陈女士也专门找到和儿子打架的小区住户一家人,道歉之后冰释前嫌。陈女士可以继续带着儿子去小区活动场里玩了。“我就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儿子知道了肯定也特别高兴!”陈女士说,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她就带着去小区里玩,不过一定会告诫孩子不要再和小朋友们发生冲突了。
本报记者 张婉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