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一个多月的噪音之战一个说累,一个说烦

时间: 2014年06月10日04:02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调解人:小店区坞城街道太航社区主任郭娟、调解员杨俊平

    调解双方:楼上的小年轻和楼下的中年住户

    调解结果:两家都同意从自身改起,减少声响

    楼上楼下住了十多年的好邻居,突然间因为噪音问题而闹得不愉快:楼上拍拖鞋,楼下敲房顶;楼上的说烦,楼下的说累。一个多月的噪音之战让矛盾不断升级,前些天,楼上的小年轻找到小店区坞城街道太航社区求助调解。
    住在楼上的是小年轻一家三口,孩子刚一岁多,楼下是一对年近五旬的中年夫妇。小年轻称,做了十多年邻居,两家关系之前处得挺好,过节还发个短信问候问候。前两年,楼下的孩子临近高考,一家人在外租住了两年,今年年前刚搬了回来。如今因为声响问题,两家人找过工会,报过警,但问题都没解决,楼下动不动就捅楼板,说一句难听的话,“弄得我上楼腿还发软了!”
    听小年轻说明情况后,社区主任郭娟和调解员杨俊平当即前往小年轻家里实地调查。从下午五六点一直坐到晚上七八点,小年轻家里一直没有任何动静,中间,不知道哪里发出了五六声类似捣墙的声音。
    社区干部去问对门,对门的三位老人正在吃饭,没有敲打东西。他们又去问楼下中年住户:“刚才有没听到五六声‘咣—咣—咣’的声音?”中年住户认定是楼上专门制造的声响。“我们刚才一直在楼上坐着,不是楼上发出来的,是不是这楼体隔音不好?你们经常被吵着吗?”“可吵了!吵得人整宿整宿睡不着!”社区干部的一句问话,讲到了楼下女主人的心坎上。
    楼下女主人说,楼上一晚上能有五六回响动,“晚上10点多一次,12点多一次,凌晨一点多还响……”听着对方讲述,社区干部心想,有这么详细的统计,她肯定一晚上都没睡着。
    调查中,社区干部得知,此前,双方最早的不愉快,可能源于年初的管线漏水,楼上后来有了噪音,就成了矛盾的焦点。
    中年夫妇的儿子回来后,听说母亲因为噪音的烦扰,一冲动就找到楼上。几次冲突,几次报警,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太航工会的人曾在楼下坐过四五天,住过一晚上,也没找到“过分”的噪音。楼下认为,一有人来调查,楼上就收敛了。
    对此,楼上小年轻也一肚子苦水,他要上小夜班,因为楼下不断说噪音的事,他紧张得都快神经了,下了夜班一回家,连脸都不敢洗,蹑着脚走到床前倒头就睡。就这样,半夜动不动就被捣楼板的声音吵醒,有一回,楼下三个人在三个房间一起敲,真受不了!最受不了的是楼下那些难听的话,对面楼上的人都能听得见。“捅房顶有效果吗?”“他们拿拖鞋拍,我们就拿墩布把子捅,我们捅得都累!”社区干部劝楼下女主人,大家都想要清静,那就都从自身改起吧,有时,一些声音不见得真是楼上发出的,因为有了成见,别人家的声响都会归结为楼上的问题。“小区环境这么好,每天多出去遛遛弯、散散步,累了困了,晚上就睡得好了,不要老因为这个问题郁闷。”
    楼下的中年夫妇爱清静,两口子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楼上的小年轻知道后也在家里采取了措施,椅子下面垫上了海绵垫,卧室的门因为下沉,一关门就有声音,他们也不关了,孩子爱玩陀螺,就卷起床上的铺盖在硬板床上玩。
    6月6日,社区对两家进行了回访,双方都觉得安静了许多,社区提出,两家人楼上楼下低头不见抬头见,今后难免还要打交道,两家人应该在一起坐坐,楼下的邻居也愿意接受,楼上的小年轻因为工作忙还定不下时间。

○调解同期声

民生通讯员解静

    这种生活噪音最难处理了,但是双方可以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噪音,理解万岁!比如有时我家宝儿闹出什么大的噪音,我就会想到对楼下的影响,我们楼上也有一些噪音发出,没办法啊!

民生通讯员任瑞琴

    前一段,我们这个楼上有几个女房客,住在6层,每天到半夜12点下班回来,高跟鞋,蹬蹬蹬的,整个单元的人都无法入睡,已经睡着的人又被惊醒,大伙很有意见。后来一位居民找到房主反映问题,房主才将房屋收回,重新换了房客,总算解决了矛盾。所以,有了问题,应该从根儿上解决。
    还有一回我们家装修,楼下住着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装修前我们到老人家坐了坐,说明情况,声称尽可能不会在休息时间闹出响动,但装修工人免不了破了规矩,老人跟我们反映过一次,我批评了工人,搬家过后又买了点吃的慰问老人,表达了一下歉意,这对老年人很通情达理。

民生通讯员荣春喜

    这种由生活噪音引发的矛盾常有,遇到时要和气沟通,沟通不了,就找社区或者物业,有一个中间平台来调解不容易激化矛盾,而针尖对麦芒只会愈演愈烈。

本报记者 姬仙果 实习生 张婧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