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车交易空前繁荣,但面对仅凭经验估价所产生的包括虚报价格、隐瞒重大交通事故等问题时有发生,没有统一的评估价格标准、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成为二手车交易中的软肋。今年6月1日起,《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开始实施,首次将二手车的检测标准划分为5个等级,今后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将可以得到一张由销售方出具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的 《二手车技术状况表》,获得关于车辆的相关指标。然而,记者在省城兴华街九丰路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调查发现,对于此项新规,二手车经销商和消费者普遍不买账。业内人士称,新规不具备强制性,对目前二手车市场没有任何影响,深入人心尚需时日。
买卖双方不认可“规范”评估无人问津
据了解,目前的二手车交易,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之后发现问题概不负责,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找修理厂或4S店维修。这种没有确切量化标准的“一车一价”,已经成为制约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阻碍。但目前作为体现诚信的评估报告却成为二手车交易的鸡肋。
一个名为枫叶车行的二手车经销商坦言,现阶段二手车买卖就是车商与车主之间的交易,只要车辆和价格能使双方都满意就成交。“每辆车根据车况不同、年限不同、新旧程度等几乎是‘一车一价’,没有可比性,想要保证利润,我们肯定不会主动评估,如果消费者坚持要评估报告,就必须自己找到第三方认证机构,自愿承担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评估费用。个人买车几乎没人愿意花费一笔钱去专门评估,就算有评估报告也可能存在很大水分,所以意义不大。”被问到如果交易完成,消费者发现车辆有问题如何解决时,他说:“想买二手车就必然要承担价格优惠所带来的隐患。”
一位正在购买一款黑色桑塔纳二手车的市民吴先生表示,刚谈好价格,加上过户等手续费一共8万多,已经仔细检查过,毕竟是二手车,有一点小毛病也很正常,可以理解。但对于是否考虑车辆评估,他表示,“现在4S店或者普通汽修厂翻新水平相当高,而且想要细致地评估,花费至少上千元,仅凭一张纸也不敢保证以后就万无一失,所以感觉没必要。”对于新规表示并不知道已经实施。
记者在太原旧机动车交易中心的大厅拐角处也发现一个办理车辆评估的柜台,面对其他办理过户等手续的窗口,这里显得十分冷清。据工作人员称,他们并不属于车管所,而是一家车辆评估公司,“我们只办理对公的车辆评估业务,会出具评估报告,个人交易不承办,根据车型、车况的不同评估费用从700元—3000元不等。”
“规范”评估价格高二手车交易依然我行我素
《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首次对二手车的检测标准等原则进行了明确说明,通过仪器设备开展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为了便于评估结论的量化表述,将车辆技术状况分为5个级别,1级车辆优良,5级车就是有重大事故修复痕迹,且必须由销售方出具《二手车技术状况表》,包括车身外观、发动机舱、驾驶舱、底盘等部位以及车辆启动、路试等104项检查内容。
上海通用公司山西区一位区域销售经理称,目前市场上普遍二手车的评估方法,是综合车况和市场行情根据经验进行估价。新规提出的评估方法与市场有些脱节,“通过出具一张评估报告就让消费者相信,显然不太现实”。由于目前二手车经销主要以个体户为主,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各家在评估标准上侧重点不同,甚至会导致同一辆二手车的价格相差数倍,最后交易的金额与评估标准肯定有差别,如果为了评估报告真实可信,必然会发生二手车经销商在交易过程中,虚报评估价、鉴定报告作假等更严重的问题。“只有新规具有强制性,明确要求所有交易都必须附上评估报告,新规才真正有效。”
省城一位别克4S店的二手车经理王宇樊表示,目前一般的鉴定费普遍在百元左右,如果按照《规范》要求的那样细致检查,费用至少数千元,若由销售商出具,但为了利润,这笔费用最终还会转嫁给消费者。“虽然新国标的出台和执行可能会从大环境上规范整个二手车市场,但新规并非强制性,很难执行,想要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做到完全透明化,还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更细致地完善,目前可以说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见习记者 韩敏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