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临离高速十八标段:路基下的洪水还将冲垮什么?

时间: 2014年06月04日00:52  来源: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舆论关注
分享到: 评论:

私建石厂 乱弃渣石 侵占沟谷 阻断水源

    近期,广东、福建各地的持续降雨,引发多起洪涝风雹灾害,致各省区损失惨重。南方的特大暴雨,让再过月余也将进入主汛期的山西心中一紧。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我省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处于高发状态,而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日趋严重。
5月中旬,记者接到读者举报,称在吕梁离石区交口街道办杜家山村附近,因负责临离高速建设的某项目部在施工工地旁的沟谷内私自建设石料厂,并在沟道间胡乱弃倒渣石及建筑垃圾,致沟道抬高十余米,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去年汛期,洪水未从其修建的路下涵洞排出,反而汇入高速公路路基之下,后从距公路数百米远的下游滚滚冒出,其汹涌水流竟冲垮了一家农业开发公司的土地、道路。
随后,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初步证实,因弃渣破坏了河道原有的泄洪条件,上游水流流经在建高速时,不是经其所修的涵洞排出,而是大量渗灌至高速公路的路基之下,不知所踪。
而且记者发现,距离洪灾已近一年,临离高速建设管理部门不仅未对那次水毁损失做任何赔偿,沟道内的安全隐患也未做任何补救处理,暴雨一来,极易再次发生地质灾害。
到那时,这股高速公路路基下的暗流还将冲毁什么?

A高速路基成排水通道?

    清澈的泉水,从碧绿的山间潺潺流过,小溪底部,绿得发黑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摇摆,不远的山间,数十只小羊正在啃食青草。离石区杜家山村荞麦梁山沟的上游,清泉绿草相映成趣。但可惜的是,这一派田园风光,在距在建的杜家山隧道数十米处嘎然而止。只见数米高的土黄色渣石几乎填满了隧道北侧这数十米河道,东侧未填渣石的地方自然形成的一条小沟,弯弯曲曲通向东西隧道口夹着的那段高速公路下方的涵洞入口。以这泓清泉流经的一处石台为界,一边是田园风光,一边则如同洪荒大陆。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上游的这股不算太小的清澈水流并未经由东侧小沟拐至涵洞流往下游,反而一头钻进了数米高的渣石之间,穿过了不远处的高速公路路基,最后不知所踪。
这股清泉去了哪里?记者沿着沟谷往下一路追寻,发现高速公路下的涵洞两侧丝毫没有水流痕迹。越过公路,沿沟谷下行数百米,依然见不到一丝水流。触目所及的反而是无序倾倒的石块渣土和建筑垃圾。
此外,令记者费解的是,高速公路下的那个排水涵洞不知为何没有修建在上游小溪正对的西边隧道口的路基下,却修建在了东边隧道口的路基下。这样的设计,在记者看来,一旦洪水暴发,大量的水流不能及时拐弯变道钻入东边涵洞,就会直接冲上高速公路。
在隧道下游约二三百米远处,一个巨大的混凝土砌块带着粗壮的钢筋在沟道里矗立着,这个遗留物是临离高速施工方修建石料厂时砌筑而成。如今,这个砌块北侧,是数米高的石块渣土堆成的小山,四周碎石废渣左一堆右一坑,整个沟道如同翻了个。再往下,距一个被冲决口的蓄水坝不远,平整的土地中间,突然出现深约四五米,宽约十米的裂隙,并一直向下游延伸百余米。从两侧的痕迹可以看出,这条裂隙正是被洪水冲刷而成。在裂隙底部,还铺满了被水冲来的巨大石块。
在裂隙东侧,记者看到一排用于养殖的房屋。在这里,记者找到了房屋的主人张世清,他正是去年遭遇洪灾的离石区世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世福公司)的负责人。说起高速路基下的这股暗流,张世清情难自抑。

B沟谷河道变弃渣场地

  “我公司的前身为长河石料厂,曾与杜家山村委签订30年开发合同。2009年,采矿许可证到期,2011年9月我们转型为农业开发公司,主要饲养绒山羊和种植庄稼。2013年,我经杜家山村委和交口街道办同意,向国土部门申请造地立项,用于种草养殖。建设过程中,我在原采石场范围进行了垫土造地,并修筑了用于养殖的蓄水坝,底部为石坝,顶部为土坝。厂区面积约50亩。”张世清告诉记者,临离高速是国家2010年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西纵高速的一部分,自己的公司正位于该工程杜家山隧道的下方,工程的管理方是临离高速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临离高速建管处),承揽此项工程的是山西省路桥公司十八标段项目部(以下简称十八标段项目部)。
据了解,杜家山隧道于2012年6月12日顺利贯通,成为全线34座隧道中第一条贯通的隧道,该隧道是临离高速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由山西省路桥公司吕梁路桥承建,隶属临离高速路基一合同段十八分部,其左线长843米,右线长878米。
高速公路的建设本是好事,但是张世清发现,由于十八标段项目部在施工中暗中将此工程承包给无资质的个人并私改设计方案,将原拱涵设计改为板涵修建,不按设计的弃土场地弃倒石渣废料,并在河道内违法违规开办石料厂,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最终,去年7月下了一场暴雨,那么大的洪水,没有从其修建的板涵中流出,而是钻入高速公路的路基,然后从施工方建起的石料厂的那个巨大的砌块旁边的弃渣下冒出,将其辛苦筑起的蓄水坝坝堤冲毁,厂区造出的土地、道路被冲毁,杜家山人蓄饮水工程也被淹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洪灾过后,张世清向临离高速公路离石段建设协调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离石区协调办)书面做了汇报,请求该办予以协调解决。接到世福公司关于杜家山沟洪决坝的情况报告后,离石区副区长、临离高速公路离石段建设协调领导组组长雒永霆批示,由区协调办牵头,组织区国土、水利、交口街道办、临离高速建管处及十八标段项目部有关人员调查核实此事。2013年8月26日,上述各部门委派工作人员赴现场进行了调查核实。
张世清提供的一份签发于2013年9月5日,《关于协调解决吕梁市离石区世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遭受水灾损失的函》,临离高协办函[2013]6号文件,对此做了详细叙述。“进入7月,离石区连续降雨。7月17日暴雨后,世福公司遭受洪灾。蓄水坝坝堤被冲毁,决口宽3米左右。厂区场地中间被冲出宽约5至10米的深沟,纵贯整个厂区,3米多厚的黄土覆盖层全部被冲刷。厂内道路也被冲毁,厂区存放的石子也被部分冲走。”
几部门调查核实了灾情原因。一是十八标段项目部未经土地、安监等部门审批,在高速隧道口下游,利用隧道爆破产生的石料,擅自开石料厂加工石子,侵占了沟道,而且将废弃渣石及建筑垃圾随意弃倒在沟谷,致使原沟道明显抬高,造成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和蓄水坝蓄水能力降低,这是造成灾情的主要原因。二是十八标段项目部隧道施工产生的大量渣石乱弃倒在隧道口上游沟道,填满了整个河床,不仅未按要求修建排洪渠,而且破坏了原有排泄条件,导致洪水淤积在后沟,不能正常排放,杜家山人畜饮水工程和水池也被洪水淹没。遇到2013年7月17日暴雨,上游沟道洪水全部涌向下游,致使蓄水坝决口,洪水冲毁了厂区场地和道路,这是造成灾情的次要原因。函件称,根据调查结果,这次灾情主要是十八标段项目部施工乱弃渣引起的,所以应承担主要责任。并提出了恢复水毁工程,清理蓄水坝内石渣等建筑垃圾,恢复原蓄水量,修复蓄水坝,回填平整场地,修复水毁道路,合理补偿石子损失等解决方案。
但是,无论是施工方十八标段项目部还是临离高速建管处,对于离石区协调办的调查结果都不认同。临离高速建管处也不予积极沟通协调。
2013年9月29日离石区协调办再次致函西纵高速公路吕梁段地方协调领导组,相关部门依然久拖不决。
虽然发生冲毁公司财物的灾情,但临离高速杜家山隧道段的施工方和临离高速建管处对于涉及该段公路的安全隐患仍然不以为意,没有采取类似搬走弃渣,挖建排水渠疏浚河道等等任何措施。废弃的渣土仍然胡乱堆砌在隧道南北两侧,沟谷内的溪水仍然汩汩地流进高速公路的路基下面,不走涵洞。

C所涉问题均被矢口否认

    5月15日,记者来到临离高速建管处采访。办公室一位张姓主任接待了记者。他拿来了一份建管处向省交通厅上报的回复材料《关于对吕梁市离石区世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因水毁上访的回复情况》,但只准记者阅读,不许拍照,也不许带走。在此回复报告中,记者注意到,其称,建管处成立了由总工、建设处、技术处等组成的调查组,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未发现存在违规操作、层层转包、不按设计要求弃石渣以及倒卖钢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等违规违法施工行为。”
对于区协调办灾情原因中提到的“十八标段项目部未经土地、安监等部门审批,在高速隧道口下游,利用隧道爆破产生的石料,擅自开石料厂加工石子,侵占了沟道,而且将废弃渣石及建筑垃圾随意弃倒在沟谷”,该回复辩称,其施工方并未开办石料厂,而是检测到隧道爆破产生的石料其强度、稳定性等符合再次利用的性能,所以修建安装了石子加工设备。至于原先设计的距离隧道口1200米处的弃土场,因被贺家塔煤矿占地无法实现,所以改变了设计,倾倒在隧道下游。
对于变更原用于排水的拱涵设计为板涵设计,该回复未指出变更设计的原因,只是称板涵与原设计的拱涵过水面积相同。
而一位知情人士称,变更涵洞设计的主要原因是其将废渣倾倒在隧道口上游,致使拱涵施工难度与成本增加,不得已才变更了设计。但此说法未得到核实。
因了解情况的地协部部长不在,记者与张主任约定第二天上午具体采访。但是,第二天上午,接待记者的并非建管处地协部的部长,而是自称并不负责此事的工会主席李某和施工单位十八标段项目部的一位副经理。
李主席告诉记者,与世福公司至今未能协调处理的根本原因,是此水毁事故未经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评估测量。至于变更设计等问题,李主席称其不懂技术,所以不了解情况。
对于上游的泉水为何不走设计修建的涵洞,而是直接从高速公路路基下排走,这会否给在建的高速公路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施工单位十八标段项目部这位副经理表示,其曾在书本上学过,路基排水也是排水的一种方法。但记者问及既然设计了涵洞,为何又要路基排水,路基排水在此是否被允许时,其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并一再强调自己说的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并称公司的弃土场是经离石区国土部门办理了临时占地许可证的。但当记者请其提供相关许可证件,其却称国土部门并未下发证件。
记者只好结束了此次采访。

D排水弃土竟是共性问题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临离高速离石段建设协调领导组组长、离石区副区长雒永霆,对于十八标段存在的问题,其告诉记者,区协调办已对此下了文件,拿出了意见,世福公司水毁事件也正在积极协调过程中。
记者拿到了一份于2014年4月17日,临离高速离石段建设协调领导组办公室下发的临离高协办函 [2014]4号文件,《关于协调解决临离高速离石段地方遗留问题的函》。
在文件的第一部分,记者注意到这样的表述,“临离高速离石段范围内存在的遗留问题,共性问题包括,弃土场少批多占,及未进行土地复垦。此外,还有因涵洞、桥梁、路基排水渠只进行了局部修建,未针对实际地形合理延伸到红线外汇水地点,导致排水无序进入线外农田、道路,造成冲刷。”“十二垧峁村修建的管涵,供行人和排洪,但涵洞口高于地面1米多,导致雨水根本无法排出,淹没了沟内的树木和水井房,不能行人。”
而在个性问题中,该文件再次提出世福养殖场水灾损失的补偿问题。“经2013年11月27日建管处协调部、区协调办与世福养殖场、18合同项目部共同召开会议商定,由有资质的测设公司对世福养殖场水毁工程和弃渣量进行现场测量后,再具体商议补偿事宜。第二天建管处协调部、区协调办、世福养殖场、18合同项目部和测设单位共同在现场确认了测量范围。测设公司在测量并做出测设报告后,项目部又提出异议,后经建管处协调部、区协调办协调,世福养殖场、项目部同意复核,但项目部一直未落实,在此期间,世福养殖场负责人多次找离石区协调办,要求尽快解决,否则将影响今年的种植、养殖,又造成新的损失。”
记者离开时,那泓清泉仍然在汩汩流淌,沿着弃渣进入路基。无法想象,汛期来临时,这股高速公路路基下的暗流还将冲毁什么?

本报记者 张海鹰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