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5月28日热线消息(记者 徐麦丽)说好过一会儿就来拿东西,3个小时过去了,放东西的小伙子还没回来……今天11点30分,居住在双塔南二巷的宋师傅看着眼前的两编织袋东西有些急了,心想“这些东西该不是赃物吧,小伙子还会不会回来拿呢”,拨打了本报电话4286666,想讨个主意,“该咋处理这些东西呢?”
11点40分,记者见到了戴着帽子、拄着拐棍的宋师傅。老宋今年70岁,搬着一个小马扎,坐在家对面的一处阴凉地。家门口一个旧沙发旁边,放着两个编织袋,一个白色的,一个黄色的。一块小木板上放着一瓶饮料和一盒烟。老人说,早上8点半,过来一名年约20岁的小伙子,小伙子起初拎着一个编织袋,因为袋子有些重,小伙子就拜托他先帮忙看一会儿,随后,小伙子又拎过来一个袋子放在旁边。
小伙子从附近商店里买了一瓶饮料和一盒烟送给老宋。“我又不抽烟,他放下后,告我说一会儿就回来了。”宋师傅说,他以为小伙子就住在附近,要将这两个袋子往家送,看到小伙子拎着编织袋有些费劲,他正好有辆自行车,还好心提醒小伙子可以推着他的自行车,将编织袋送回去,但小伙子说不用了。
中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宋师傅有些无奈。“你说,我这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呢?”宋师傅说,不知道袋子里装着什么,小伙子走的时候,也没有留电话。
3个小时过去了,老宋忍不住猜疑,不会是偷来的吧?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宋师傅说他没敢贸然动那两个袋子,吃过午饭,按照习惯,宋师傅要在家里睡一会儿,可现在为了看住那两个袋子,他都无法安心睡觉。
记者陪宋师傅等到12点20分,还是没等到小伙子,记者帮他把两个沉甸甸的袋子搬到他家中。打开编织袋,里面装的是工地干活时用的设备,一个电机,一个电锤。
下午3时许,记者再次联系宋师傅。电话里,他的声音很轻松:“拿走了,终于拿走了。”宋师傅说,快1点时,小伙子打了一辆出租车过来取走了东西。原来,放下东西后,小伙子就上班去了,下了班才匆匆赶来。
(责编: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