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
加强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笔者近日走访发现我省不少农村农药瓶、农药袋或散落在田间地头,或堆积在机井周边,甚至漂浮在水塘、河流中,影响了村容村貌,成为污染源。这些瓶瓶袋袋含有农药残留物,未经处理就随意丢弃,污染周边环境,暗藏安全隐患,其危害不容忽视。
据调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回收处理责任不明。现行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应由哪个部门承担农药回收处置工作,导致基层不知农药包装废弃物“由谁回收、如何回收、怎样处置”。二是集中处置设施匮乏。因缺乏必要处置设施,许多种粮大户无法对收集的农药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多数情况下只好付诸一炬。三是农民缺乏环保意识,用后即扔,是农民对待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普遍做法,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厂商推出小包装农药产品,加剧了农药废弃物的回收难度。
为此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探索建立农药生产厂家、经营者和回收点的合作机制,从农药生产厂家、经营者的农药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回收点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也可借鉴外地经验,实施农药销售押金返还举措,农户购药时预先支付一定的押金,交回农药包装废弃物时再由农药经销商返还押金,政府再配套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以此调动农户回收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户了解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的危害性、回收处置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回收处置工作。另一方面安装智能回收箱,推行追溯二维码。在村庄设置专门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箱,就近回收农药瓶、农药袋。回收箱可以采取智能化设计,农户扫码投入农药包装废弃物后,系统可自动称重并将押金及奖励资金打入农户账户。
最后,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用科技力量促进化学农药减量。
秦宁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