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药品浪费有实招更要抓落实
遏制药品浪费有实招更要抓落实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只体现在“舌尖上”,还不能忽视了“药盒里”。为进一步防止药品浪费,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实施方案》,从药品生产、临床用药、药品流通、宣传引导、废弃药品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药品浪费现象有多严重?此前媒体报道可窥一斑,诸如“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网友囤1000片退烧药全砸手里了”等案例,就曾屡登热搜。而据广药白云山曾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我国每年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浪费达1.5万吨。这个调查数据尚且来自于10年前,如果考虑到多数人药品“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现实,不难想见,目前药品浪费现象大概率只增不减。
药品浪费触目惊心,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各类资源节约利用的战略格格不入,与此同时,还会带来相应的安全问题。一方面容易引发用药安全问题,药品过期后,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不仅可能失去原有的治疗作用,还可能发生质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容易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强挥发性等特征的特殊药品如果处理不当、随意丢弃,对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面对“药盒里的浪费”现象,早有专家呼吁,关注药品浪费情况,多措并举杜绝药品浪费。在2013年,就有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遏制药品浪费的提案》,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尽管,社会各方为此付诸了一定努力,然而总体来看,收效似乎并不明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次,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终于出手,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可行方案,为遏制药品浪费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应该说,遏制药品浪费,此次制定出台的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它从供给与需求入手,涵盖了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应主体,采取了推行药品适宜包装、规范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行为等一系列举措。如果,这些要求、措施能够不折不扣得以落实,那么不难预见,“药盒里的浪费”顽疾势必得以较好根除。
说一千道一万,再好的实施方案只有见诸有效行动才不致落空。此次制定出台的方案,其中不乏管用的“实招”,比如提到的“药品拆零销售”模式,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整包销售造成药品浪费情形,然而由此则易带来药店、医院关于药品销量减少、利润降低,药品管理风险抬高等相应问题。再比如,方案提到的引导企业按照疗程生产适宜包装的药品,避免过度包装,这固然有助于减少浪费,可也有悖于一些药企所认为的“货卖一张皮”理念,不符合其借之加价逐利的冲动诉求。凡此种种,如何做到因势利导,平衡好监管与被监管、预期目标与现实困扰之间的矛盾,考验着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与履职能力。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已经从结构上解决了缺医少药问题,正在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越是有药可用,就越要省着用,用出高效益。但愿人人从我做起,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出力尽责。
丰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