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旧书重焕生机
期待更多旧书重焕生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如今,不少家庭都积存有各种旧书。这些旧书曾给拥有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可读完之后它们就被束之高阁,或被当作废品丢弃,着实可惜。
书籍不该成为一次性消费品,尤其对于那些经典之作,它们理应在传递、交流中滋养更多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彰显其文化价值。各地若能适时创造条件,促进旧书循环利用,不失为一种低碳环保的选择,这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能够使社会文化消费更添一抹诱人“绿色”。
尽可能将那些被其拥有者冷落、屡屡面临丢弃威胁的书籍拯救出来,充分循环利用起来,那么,就要对症下药,积极推进。对于许多读者而言,文化阅读当中绿色环保理念欠缺,在盘活、用好旧书资源方面态度消极被动;即便有些人想要把家里旧书流转给他人,但在实际操作上,要么不知该去哪儿“摆摊”,要么“书卖十来块,运费就得七八块”,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有鉴于此,引导更多人参与旧书交易,畅通旧书循环利用网络,需要群策群力,多措并举。作为地方政府部门,需创优外部环境。拿北京市来说,这些年,北京通过持续推广扶持,已基本形成经营渠道丰富、流通体系完备,覆盖北京、辐射全国的古旧书交易体系。2023年北京春、秋两季书市,就吸引了近90万读者前来,实现旧书销售收入近400万元。相关统计表明,北京全年古旧书刊销售额已近亿元规模。
作为图书营销机构,需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据悉,北京发行集团“书饕节”日前举行,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四大书城自本次“书饕节”起设立“旧书专区”,为读者提供旧书选淘服务。同时,读者可在“旧书专区”用闲置旧书兑换购书券,于当天用购书券购买现场旧书或店内新书。如此活动营造出浓郁的社会文化阅读氛围,赢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不免使人眼前一亮。
旧书不旧,书香依然。读书可以读新书,也可以读旧书,新书有新书的魅力,旧书却也有旧书的价值。期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更多优质旧书走向市场,走进越来越多读者的内心,使旧书循环利用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为全民阅读增添令人欣悦的底蕴。
丰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