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不应止步于“静音车厢”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中国铁路官微近日宣布,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在铁路12306App或官网,选择带有“静”字的班次,勾选优先分配静音车厢,即可在有余票的情况下选乘静音车厢。在静音车厢,乘客需遵守多项规定,保持车厢内的安静。目前,仅官方渠道可以购买静音车厢车票,暂不支持第三方平台。
  就现状而言,动车车厢内吵闹现象的确影响了很大一部分旅客的出行体验。“熊孩子”太闹、手机外放声太大、语音播报太频繁音量太大……高铁上,很多人都曾遇到过类似事情,“静音车厢”的设置赢得了网友的普遍支持。
  不过,也有网友对此表示质疑:不具备强制力的“静音车厢”,真的能推而广之吗?
  实际上,早在2020年12月,铁路部门便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此次试点范围的扩大,还明确了相关规则:一方面,乘客需遵守多项规定,保持“静音车厢”内的安静;另一方面,“静音车厢”内的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至40%,乘务员会为每位旅客提供“一对一”到站提醒服务。
  不难看出,新版“静音车厢”的各项规定更加细致入微。对于乘客来说,选择“静音车厢”不仅代表着一种意愿,同时也意味着遵守一种约定。乘务员坚持“最少够用”的语音服务原则,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达成一种“我要静静”的共识。
  铁路系统这样的做法,是对乘客不受打扰权的尊重,给了希望享受安静的乘客一次自主选择,值得点赞。
  但列车的“静音车厢”只有一节,如果购票不及时,一部分同样想要享受安静的乘客可能就买不到票。网友也提出了担心:如果专门设置静音车厢,会不会反而有人在普通车厢里理直气壮地大声喧哗,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根本上来讲,公共场合的安静,需要制度的约束,更需要大众形成一种普遍意识。不仅仅是“静音车厢”需要安静,非必要的大声喧哗、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等行为,即使在“静音车厢”之外,也是需要被规则要求的。
  设置“静音车厢”只是一个开端。在非“静音车厢”是否就默认可以手机外放声音、大声喧哗了呢?显然不能。静音车厢”传递的不单是安静,更是在倡导形成一种自觉崇尚和追求文明的意识。我们都希望身处公共空间,身边也是安静的、舒适的,不被打扰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安静”的习惯。从不文明过马路到“车让人,人守规”成为社会共识,从随意插队到自觉排队成为默认选项……文明共识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繁衍生息。“静音车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有了开端,就会有一次次探索和坚持,文明也就会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容动摇的行为规范。

燕语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