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看的是实效
“回头看”看的是实效
把好事办好办实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现实中,一些好事实事真正落地没有,办得怎么样,“中梗阻”现象存不存在,“最后一公里”打通没有,往往缺少些“回头看”。那些开了头却“烂了尾”的“好事”,那些说得出来却“落不了地”的“惠民”,不仅有损政府公信力,更招致群众反感。
在办好事过程中,有的作风漂浮,热衷于实功虚做,常常“工作在会上,干劲在纸上,行动在嘴上”,办好事成了糊弄事;有的不比做事比“作秀”,只顾面子不管里子,办好事成了形象工程……为民办好事,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对利国利民的好事、好政策就是要扭住不放,思想上“挂号”、工作中“上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个一个环节抓到位,一个一个阶段查效果,持续加强跟踪问效,做实做细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
“回头看”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回眸一笑”,而是细致入微式的“全身体检”。因而,“回头看”不能“远程问政”,发几张“调查问卷”就了事,而要深入实地,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察实情、问实效,逐人逐条逐项“过筛子”,看哪些还没落实,哪些落实得不够好,哪些需要改进完善,不足的要“补课”,不够的要“加把火”,亲力亲为、自查自纠,靠前指挥、深入指导,确保政策执行不带水分、政策落实不留死角。
“回头看”既是对以前工作的一次检验和考察,更是通过这样的看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开展“回头看”,就要始终聚焦群众的所期所盼所忧,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问题不遮遮掩掩、捂捂盖盖,要以“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的紧迫感,敢于揭短、勇于纠错,不因讲情义、碍面子,一句“下不为例”就放过,对发现的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绝不留情,让“回头看”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花开要有果,掷地要有声。为群众办实事永远没有“休止符”,只有常回头、猛回头、严回头,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迎头赶上、补齐短板,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李竹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