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之未成年人保护篇】体育赋能 提高身体素质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每天清晨,在河曲县城黄河岸边的跑道上,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在晨跑锻炼,成为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河曲县多措并举促“双减”,家校共育,强体塑德,助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缩影。体育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对于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庭要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体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虽然近年来未成年人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但仍然存在不足。比如未成年人肥胖率、近视率较高,成了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难题。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体育,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带孩子沉浸式参与到某项或多项体育运动中。比如孩子的薄弱环节是耐力不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水平。也可以针对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项目,多给孩子提供练习和参与机会,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体育“长项”和“强项”。
  家庭氛围决定了孩子大多数的品质,运动应该成为家庭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除了可以协助孩子开展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做孩子体育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同行者,用行动影响孩子。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观看体育比赛,相互交流讨论,营造浓厚的家庭体育氛围,激发孩子对体育项目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展的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也是营造家庭体育氛围、帮助孩子爱上运动的好契机。
  体育活动是链接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体育运动最符合孩子天性,往往在更为开放、轻松、包容的户外环境中举行,孩子更容易在此过程中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促使孩子减少沉迷电子游戏、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减少了亲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体育锻炼成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的“标配”,家庭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一个形成了体育锻炼氛围和传统的家庭,积淀而成的家风里一定会蕴含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这也是体育之外,家庭给孩子的最好财富。

李昱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