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之未成年人保护篇】家校携手 共筑成功之路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苏雅蓉的书桌上,摆放着几样小东西,有和学生的“大头合照”,也有手作卡通黏土玩偶,“你看这像我吗?是一个学生亲手做的。”指着玩偶,苏雅蓉笑着说道。苏雅蓉是太原市综合高级中学校的老师,她的教学任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对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有着丰富的家校共育经验。同时因为优秀的教学水平和特色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亦师亦友”是学生对她的评价。
  “关注孩子健康成长,除了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有效家访’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唤醒家长’,达到较理想的家校共育。”苏雅蓉说,作为一名“老班主任”,她也不记得家访过多少次。“现在的孩子很有个性,教育工作越来越有挑战性,不能再仅凭教师的一己之力了。”有一年,苏雅蓉接任初一班的班主任,调皮的学生较多,甚至影响到班级正常学习。苏雅蓉最初用较为严厉的方法教育、引导,但收效甚微,调皮的学生反而看见她就跑。于是苏雅蓉开始反思,决定先到学生家里走一走。二十多天里,苏雅蓉走访了全班47个家庭。“这样‘带着学生’和家长交流沟通后,很短的时间里,那些调皮的孩子有了明显转变,班里学习氛围日渐好转。”近一个月的奔波,苏雅蓉觉得再辛苦都值得。
  “还有一次家访,我印象深刻,刚上初一的小莉和爸爸当着我的面吵了起来,甚至恶语相向。”原来,小莉的父母是养父母,几年前给她生了一个弟弟。小莉说,看到妈妈和弟弟亲昵,觉得自己“被抛弃”,尽管父母对自己很好,但她还是多次离家出走。
  苏雅蓉得知小莉不想留在家里,便主动邀请小莉跟她回家住几天。“我们一家陪小莉玩讲成语故事的游戏,我专门选了有关亲情的成语故事,想让她理解父母的不易和对她的爱。”苏雅蓉每天和小莉一起上下学,和她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几天后,小莉终于想通了,开心地回到父母身边。“从那以后,小莉彻底打开心结,学习成绩也快速提升,还当了班长,后来又上了大学,现在是一名医护人员。”说起现在的小莉,苏雅蓉很骄傲。
  “中学教育肩负成人和成才双重责任,在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校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步伐一致,才能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苏雅蓉称,学校和家庭必须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韩乐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