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之医护篇】践行初心和使命 续写医护新篇章
【关注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之医护篇】践行初心和使命 续写医护新篇章
千里援疆,天山脚下守护百姓健康;不言苦累,只为患儿尽享贴心医护;事不避难,惟求能解患者之忧;医者仁心,义诊传承世间大爱……王雷雄、王娇娇、杨秀兰、赵有才、刘金江、李王杏安等等,这一个个名字虽不算显赫,却以其一串串感人的举动,擦亮了医护品牌,树立了窗口形象。
医护人员,被称为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的确,从本专栏报道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对健康的守护,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对生命的看护,是他们一致的行动。无论是争分夺秒的抢救,还是周到悉心的照料,抑或是感同身受的抚慰,都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们是天使,是每一份生命可堪庆幸的珍贵际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提及医护人员,不免令人想到抗击新冠疫情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举国上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义无反顾、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发挥了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正基于此,他们被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而今,疫情渐次消退,“战时”转入“平时”,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日益回归正常状态。回顾当初,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医护群体危急时刻交出优异答卷;面对当下,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医护人员尤需从自身一点一滴做起、在一言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以个人的不懈努力,继续成功应对日常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看得见、看不见的考验,以过硬技能与优良作风,始终不负“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美誉。
积极传承和发扬优良的医德医风,续写新时代医护新篇章,一方面,需要广大医护人员谨遵职业操守,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创优社会环境,更好尊重医护人员。为此,作为每位患者及其亲属,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多一点配合,双方协同努力不断减少医患矛盾;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尽可能从物质条件、精神层面多关爱医护人员,尤其对那些身处最基层的医护人员,更应该给予其舒心的环境、合理的待遇,保障他们应有的安全感和职业尊严,让更多医护人员在基层留得住、有发展。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得好:“对病人来说,一位能干的医生要比最忠实的朋友更为有用。”让全社会共同努力,造就更为壮大的“能干”医护力量,助生命无恙、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周慧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