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发扬优良的医德医风
【关注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之医护篇】千里援疆 妙手银针除病痛
传承和发扬优良的医德医风
【关注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之医护篇】千里援疆 妙手银针除病痛
王雷雄在昌吉下乡为群众义诊。
“肩痛折磨了我这么多年,辗转了奇台、乌鲁木齐、阜康好多医院,没想到3次小针刀治疗,在农场家门口就能治好,你们来了,我们土墩子人看病就有希望了……”
今年3月份,长年受肩颈痛折磨的柳大姐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第六师土墩子农场医院,给援疆医生王雷雄送来一面锦旗以表谢意,这也是王雷雄援疆后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王雷雄是运城市盐湖区医疗集团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副院长,今年年初,得知运城市即将派驻5名医生援疆的消息后,38岁的王雷雄即刻与家人商议,用最快的速度递交了援疆材料。2月8日,作为盐湖区唯一入选的医生,王雷雄挂帅出征,踏上3000公里的“援疆之路”,来到位于天山脚下的定点支援医院,这一去援疆需要一年半时间。
“说实话,当时面对新疆未知的一切,既兴奋又忐忑。但我深知,作为援疆医疗队队长,又是土墩子农场医院的挂职副院长,自己必须沉着冷静,用最快的速度摸清医院的一切情况,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患者受益。”王雷雄回忆道。
昌吉不同于运城,每天早上9点半上班,下午8点下班,整个推后两小时的生活作息,让刚进疆的王雷雄稍感不适。他努力调整状态,在抓好医疗业务的同时,充分利用查房的机会,督促规范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行为,保证全院医疗安全。此外,他还负责住院部的整体工作,不仅要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及继续教育,还要协调全院疑难病例会诊工作。
新疆地广人稀,下乡义诊常常要顶着严寒或风沙,驱车数百里穿过渺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在一次义诊活动中,王雷雄发现一位老人的血压高达220mmHg,然而患者却不知情。了解情况后,才得知老人家离医院比较远,来回不便,只知道头疼,却不知道是血压高导致的,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王雷雄为老人做了全面检查,服用降压药后,老人的血压有所下降。经过多次下乡,王雷雄发现,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等常见疾病缺乏了解在土墩子农场是一种普遍现象,于是,他决定增加下乡义诊和讲座次数,帮助当地群众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一些急救常识。
半年来,在医院内部通过18次临床专题讲课,王雷雄将新知识、新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土墩子农场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规范病历书写、推广中医技术应用上也下足了功夫,6月份,他还主刀了一台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肌骨超声引导下疼痛治疗手术。目前,王雷雄共收治住院患者312人次,门诊患者463人次,其中疼痛患者572例,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376例,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6面。
“每次义诊,听说我们是来自山西的援疆医生团队时,当地居民纷纷前来咨询诊疗。一张张质朴的脸,一颗颗虔诚的心,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更坚定我在新疆挥洒青春和热血的信念。虽说这里的气候及工作条件差了些,然而比起那些‘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兵团人,比起几十年如一日在新疆艰苦奋斗的边疆干部,我们的付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王雷雄说。
姚姬娥 乔沼珲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