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整治“家修服务”乱象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网上平台找的‘同城防水’,师傅上门简单查看了卫生间楼下漏水情况,打了两个眼做注胶处理,事先告知100元一斤,但未说具体用量,结果用了30斤要收3600元。事后笔者搜索渗透性防水胶价格只有4元钱一斤……”近日,一位网友在处理卫生间漏水问题时认为被“坑”,投诉至“黑猫投诉”平台,要求退款。
  众所周知,疏通下水道、家电维修、开锁等是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需要的服务,但由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家政维修服务的“内幕”知之甚少,因而在家政维修时屡屡挨宰,不是遭遇“以次充好”“巧立名目”,就是遭遇“小病大修”“坐地起价”。“家修服务”乱象不仅饱受消费者的诟病,而且也成了消费投诉的热点。
  其实,为了规范家政维修市场,早在2012年实施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家政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和更换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但笔者以为,整治家修服务乱象仅出台管理办法还不够,还需多方发力。
  首先,平台要尽职。互联网家政维修平台应尽到事先审核义务,比如维修厂家是否具备资质、维修水平是否达标。若是因此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平台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其次,监管要到位。政府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对家政维修服务行业应当多一些突击检查,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规立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维修行业准入门槛。
  其三,行业要规范。相关部门不妨加强对家政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教育,创新售后服务方式,比如建立直营的“快修快赔点”等。此外,商家还应当对零部件费用以及上门维修的各类服务费用、服务时长进行明码标价,进行网上公示,便于消费者查阅和监督。
  同时,消费者也要理性。在选择家政维修平台时,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最好选择有线下实体店、口碑好、监管措施比较严的大型家修服务平台,以避免“挨宰”。
  笔者相信,只要平台尽职,监管到位,行业规范,再辅以消费者理性,就一定能有效整治“家修服务”乱象,从而给消费者营造一个透明、合理、优质的家政维修服务环境。

叶金福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