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镜头连中外丨跨越文化的表演面具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图片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2月9日,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西洛(中)和同事一起制作西藏传统面具。西洛是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的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他制作的面具广泛运用于藏戏表演中。201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西洛创办了拉萨市达孜区雪乡扎西岗传统手工艺合作社。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吸纳当地群众学习面具制作技艺,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藏戏作为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戏剧,是一门集歌舞、表演、说唱、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戏中面具的运用是其独特之处,不同的面具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性格。演员表演藏戏时无需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整体上看,藏戏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在同一台藏戏中,又会出现红、白、蓝、黑、黄等不同颜色的面具,代表不同身份。

墨西哥的面具舞也是一种具有浓郁当地特色的传统舞蹈。舞蹈中的面具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墨西哥面具舞中的“老者之舞”是墨西哥米却肯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起源于普列佩查原住民文化,据说发展自墨西哥独立之前人们向心目中的神明祈求丰收的仪式。舞者表演“老者之舞”时往往戴着略显夸张的面具,面具通常带有皱纹、胡须和微笑的表情,借以塑造一种看似滑稽、幽默却充满智慧的形象。

中国与墨西哥相隔万里,藏戏和面具舞这两种传统表演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却不约而同地将面具作为丰富演出艺术表现的媒介,成为各自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12月9日,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西洛(左)和同事交流西藏传统面具制作心得。

12月9日,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西洛(中)和同事交流西藏传统面具制作心得。

这是12月9日在拉萨达孜区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拍摄的制作中的西藏传统面具。

12月9日,拉萨达孜区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具制作工匠制作传统面具。

12月9日,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西洛在合作社门前的空地上和同事一起检查做好的西藏传统面具。

12月9日,拉萨达孜区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具制作工匠们在合作社门口合影。

2021年4月10日,演员在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中表演藏戏片段。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西洛创办的拉萨市达孜区雪乡扎西岗传统手工艺合作社多次为该剧提供道具支持。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舞者表演“老者之舞”。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舞者表演“老者之舞”。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舞者表演“老者之舞”。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艺术家演奏小提琴和吉他为“老者之舞”表演伴奏。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舞者表演“老者之舞”。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舞者表演“老者之舞”。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舞者表演“老者之舞”。

12月7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帕茨夸罗,舞者表演“老者之舞”。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