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艺之友日”再造戏剧时光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娱乐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变身“时光列车”的戏剧大道。

“时光照相馆”自拍体验区里,观众可生成以自拍照为头版新闻的“人艺之友报”。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首都剧场前,“时光滤镜”系列打卡相框圈起过往、现代、未来的定格场景,让时间翩然流动。由此穿行至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戏剧大道变身70米的“时光列车”,“车窗”外,北京人艺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剧目及舞台道具化作旅途上的风景。5月10日和11日,“再造时光”的主题萦绕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大院的各个角落,为今年“人艺之友日”的多板块体验活动穿针引线。

剧场内 丰富活动遍布各处空间

“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于2023年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之际首次开设,旨在与观众分享剧场空间、共享戏剧记忆,尝试以更多业态联动多剧场空间新场景,提供更多元的文艺生活新体验。今年,“人艺之友日”由北京人艺联合东城区委区政府主办,涵盖演出、戏剧活动、展览、打卡、市集等多项内容,围绕着“时光”的线索,融入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

演出板块中,除了剧场内正在上演的《风雪夜归人》《迷幻》《晚安,妈妈》,视角先锋的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恐怖谷》作为特邀演出在人艺实验剧场连演7场。《恐怖谷》是北京引进的首部由纯机器人演出的戏剧作品,当AI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当代生活图景时,戏剧对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思考。

戏剧活动板块中,多场活动以免费预约的形式向观众开放,观演名额均于一小时内告罄。著名演员杨立新、《风雪夜归人》剧组先后在首都剧场与观众见面,前者如叙闲话般聊起自己在北京人艺50年的许多记忆,后者解读了一台新戏诞生的幕后点滴;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戏剧沙龙中,人艺演员杨佳音以“时光记忆主理人”的身份亮相,分享“人艺之友”的剧场记忆;曹禺剧场里,来自人艺舞美团队的郑晨、胡萌、孙然邀请观众步入“再造戏剧时光,又见人艺之友”的剧场观摩体验,龚丽君、张培、孙翌琳、万路则温柔地聊起“舞台上的母亲、女性和亲情时光”。

展览板块中,目前,北京人艺书画展正在首都剧场南北侧厅展出。展览由《诗文随世运 无日不趋新——人艺艺术家书画展》《人若长青树 艺如不谢花——人艺之友书画展》两部分组成,遴选了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于是之、苏民、蓝天野等20余位人艺艺术家和郭沫若、胡絜青、叶浅予、尹瘦石、黄永玉、钟灵等20余位人艺之友的书画作品,40余件笔墨丹青尽显人艺人底蕴深厚的“戏外功夫”。

剧场外 “戏剧+”多业态贴近当代潮流

在以更加时尚的姿态衔接当下潮流的层面,今年,“人艺之友日”在剧院多个空间布置了集章打卡、“时光照相馆”自拍体验区等很受年轻人喜爱的互动体验。同时,“人艺之友日”市集继续开展,吸引科技酷玩、非遗展示、网红美食、艺术文创、潮流生活五大分区40余家品牌商户入驻。活动期间,多款北京人艺自主开发及与北京东城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等的活动专属衍生产品在市集首发销售,以文旅商融合助推“戏剧东城”“王府井戏剧谷”品牌建设。

1986年,象征着北京人艺与剧院观众几十年友谊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之友联谊会”(简称“人艺之友”)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39个年头,成立之初的500余名会员如今已拓展至数万名“北京人艺的朋友”。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表示,虽然时代的发展改变了沟通的渠道,但观众对人艺的关注和喜爱不变,“人艺之友日”设立的初衷,正是为了拉近观众与剧院、与戏剧艺术的距离。(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责编: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