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为主角的“村晚”堪称才艺“天花板”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娱乐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40122_112060ece2d2ab7590af23cf6eb0afc7.jpg


  1月20日,临汾的威风锣鼓主播张勇在临汾市尧都区泊庄村泊庄大戏台举办了一场以锣鼓为主角的“村晚”,和乡邻鼓友共同找回消失的鼓声。与此同时,来自湖南的“苗人三蛮”乐队也在家乡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苗寨篮球场举办“村晚”,南北共同开演。
  这是“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的首场活动,该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和抖音直播联合发起,邀请全国才艺主播及乡村文化能人在家乡举办“村晚”活动并线上直播。
  近年来,不少抖音才艺主播开始自发组织“村晚”并直播,过去一年,约5000场“村晚”主题直播在抖音上演,累计观看人数达2297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3场“村晚”直播,场均观众超4500人。“村晚舞台上藏着才艺天花板”“大地欢歌四季村晚”等“村晚”话题在抖音累计播放量超14.8亿次。
  “不管是其他地方的锣鼓还是临汾的锣鼓,讲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了老百姓每天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现场,张勇与现场村民、直播间的网友分享了自己发起“村晚”的初心。当日,790.4万人在直播间观看了这场“村晚”。
  威风锣鼓响彻大江南北
  1978年出生的张勇是临汾泊庄村人,15岁开始学习晋南威风锣鼓。在少年张勇的印象中,村庄最热闹的时候,就是锣鼓声响起的时候。但后来“锣鼓声就不见了,大家都忙着赚钱去了”。2012年,张勇被评为山西省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他又被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受邀给学生和老师讲授民间锣鼓知识。
  2020年,张勇开始试水直播,从一开始只有零星观众,后来最多一场直播有60多万人观看,打赏收入也一定程度改善了生活。张勇也擅长用农村物品进行音乐表演,用簸箕颠豆子的短视频获赞37万。
  张勇的很多短视频作品富有创意和趣味,颇受欢迎。比如作品“簸箕节奏”,创意源于他幼时村里用簸箕筛黄豆的回忆,张勇把这个声音做成音乐,在抖音获赞37万多。在1月20日的直播中,张勇表演了当地特色锣鼓节目如《老鼠娶亲》、传统威风锣鼓《乱撕麻》、簸箕节奏《串烧曲目》等,在直播时,张勇还与湖南的“苗人三蛮”乐队进行了一场连麦PK互动。
  直播由鼓乐表演《鼓韵龙腾》开场,鼓手们带来了一场群体鼓乐表演,鼓声响起,现场掌声响起,直播间内也是一片“666”飘屏,为直播间带来了大量的人气。传统锣鼓曲牌《乱撕麻》则由19名来自洪洞县威风锣鼓研究会的民间锣鼓老艺人出演。他们中,最年长的今年已有76岁。66岁的程北成是这一锣鼓节目的“总指挥”,也是洪洞县威风锣鼓研究会会长。“为了组建团队,程会长曾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周边数十个村落,找来了43个村里热爱锣鼓的民间艺人。”张勇说,该团队演出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
  直播在簸箕节奏《串烧曲目》中达到高潮,镜头里,小榆村的村民利用簸箕劳作中“摇”“簸”“筛”“掂”“垒”农作物发出的巧妙节奏,演奏出不同的音调,在歌曲串烧中,张勇的鼓声、张林峰的唢呐以及簸箕的音调,演奏了《男儿当自强》《孤勇者》《we will rock you》,3首不同韵味的音乐用同样的乐器演奏出来,现场掌声阵阵。
  这场晚会充分体现了山西锣鼓文化、历史底蕴,也彰显了锣鼓主播张勇办村晚的动机:找回在现代社会逐渐消失的锣鼓声。而张勇作为非遗传承人,用直播的方式为非遗锣鼓找到了新的舞台、新的观众。
  数百场“村晚”遍地开花
  在这场直播中,除了临汾场“村晚”,来自湖南的“苗人三蛮”乐队也在家乡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苗寨篮球场举办“村晚”。苗人三蛮是4个“90后”苗族青年组成的乐队,他们分别做过水电工、屠夫、种植户甚至道士,后又组成乐队回到苗寨,传统的苗族民居是他们的排练厅。在直播之前,他们向全镇乡亲发起节目征集,邀请外出务工青年、在家带娃的宝妈、留守的儿童老人等不同群体参与演出。
  苗人三蛮在老家凤凰县腊尔山镇组织的“村晚”演出中,把苗语、苗族习俗融入流行曲风中,创作有改编自苗族修房上梁场景的《甩粑粑》,描绘赶集及苗族青年求爱的《阿三泡妞记》等。因为没有演出机会,乐队曾解散过,后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短视频和直播给这支苗人乐队提供了新舞台,打赏收入给了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回到家乡,他们把自己称为“乡村守护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家乡,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老人遇到大大小小的事,几人都会跑去帮忙。
  近年来,随着“村BA”“村超”等的火爆,隐藏在县乡一级的多彩文化生活受到更多关注。2021年,文旅部发起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2023年进一步升级为“四季村晚”,数百场“村晚”在全国遍地开花,一方面说明民间文艺有深厚基础,另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有广泛需求。

山西晚报记者 胡钰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