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问苍茫》北京大学放映研讨活动举行
在历史与现实的感召中探寻百年初心
电视剧《问苍茫》北京大学放映研讨活动举行
在历史与现实的感召中探寻百年初心
12月1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点项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问苍茫》在北京大学举行放映与研讨交流会。
电视剧《问苍茫》讲述了1921年至1927年,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国革命之问、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之问,在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以早行者的思考,问大地、问实践、问人民,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见证了中国红色信仰的发展之始。百年后的今天,《问苍茫》主创代表来到北大,围绕“青年毛泽东”进行学习与交流,用青春的激荡体会前辈的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感召中,探寻百年初心,传承红色精神,迸发奋进力量。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表示,这部剧制作精美,并从立意上紧紧抓住了年轻人和年轻的状态去表达。青春版的毛泽东、青春版革命题材的影视剧一定有它永恒的生命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表示,《问苍茫》在制作团队方面,总编剧陈晋和梁振华的强强联合,保障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内容呈现方面,细节交互的真实性、人物情节设置的冲击力使该剧呈现效果接近电影质感,达成了对于复杂的历史与社会的生动演绎,彰显出了扣人心弦的思想深度和人物魅力。李道新对该剧在全社会引发的广泛关注肯定道,“这可能标志着国产的红色或者主旋律中共党史影视剧,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主任金安平表示《问苍茫》展现了近年来党史研究新成果。
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东教授认为,题材选取上,《问苍茫》主要聚焦了毛泽东同志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人物刻画上,《问苍茫》将早期共产党人朝气蓬勃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立体化、饱满化、生动化,而不是僵化、教科书化;艺术创作上,《问苍茫》在历史史实和艺术创作上实现二者的自然融合,画面、背景、道具、台词等都呈现得很好,充分考虑了现代观众的观剧需求和审美。
当天,《问苍茫》主创与北京大学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该剧总编剧陈晋表示:“还原历史绝不等于唱高调,还原历史恰恰是把历史的精髓给拎出来,不仅要复刻历史里的‘人’——先辈们的心路历程,还要让屏幕外的‘人’——观众能切真地对其有所共鸣。”
总编剧梁振华表示:“在创作中我们是小心地求证、小心地摸索、小心地假设、小心地抒情,在历史脉络之余融入审美情境,让诗意表达有空间、审美意向有空间,以局部虚构的方式来展现人物。”
导演王伟表示:“我们的故事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整体的史实性和艺术创作经过了陈晋老师和梁振华老师的把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把文字变成影像的转化过程。”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最终,在全场师生《沁园春·长沙》的齐声朗诵中,交流会迎来了尾声。
电视剧《问苍茫》由陈晋、梁振华担任总编剧,青年导演王伟执导,王仁君、嘉泽、宁理、白客、唐曾、吴幸键、张晓龙、魏大勋、焦俊艳、牛骏峰、郑业成、马少骅、宋佳等近百位演员共同演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潇湘电影集团等联合出品。
该剧同名长篇小说(深圳出版社)、同名制作手记(湖南人民出版社)、同名绘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同名有声广播剧(喜马拉雅)已全网启动。
山西晚报记者 范璐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