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最北邮路21年 “北极”信使王秀珑一诺千金
扎根最北邮路21年 “北极”信使王秀珑一诺千金
在祖国最北端有一个小村庄——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北极村,这里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3摄氏度。就是在这样一片极寒之地,一抹邮政绿20多年来始终如一地穿梭在冰天雪地之间。他是王秀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漠河市分公司北极村支局唯一的投递员。
参加工作21年来,王秀珑扎根中国最北邮路,用自己的坚守与担当,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2024年“诚信之星”中,王秀珑光荣在榜。
一诺千金:一个嘱托 一份信赖
每年从10月底开始,漠河就会迎来几场大雪。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村道结冰,王秀珑就无法再骑摩托车,只能徒步去给全村的居民送快递。
王秀珑曾经历过电动车没电,独自一人推了十几公里的辛酸,也遭遇过车祸手臂骨折,在医院躺了半个多月的艰难,但他从来没有一刻想过放弃这份职业。
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王秀珑每次出门投递都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即便如此,脸上仍会有被冻伤的风险。
大雪过后,邮路变得更加难走,王秀珑需要在过膝的深雪里艰难前行。为了抵御极寒,他必须一刻不停地赶路,让身体产生更多热量,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因为冬季的北极村下午三四点天就黑了,天一黑快件更难送。每次归班,王秀珑身上的棉衣都会因汗水浸湿而冻得硬邦邦的,像穿着一副冰甲,但他早已习以为常。
21年来,王秀珑的投递里程累计5万多公里,投递信件12余万件。他说:“我知道每一个包裹、每一封信件都承载着乡亲们的期待,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所以再苦再累我都得坚持。”
有一年,来自陕西的一个客户因着急回家,便委托刚结识的投递员王秀珑代邮几张明信片。收到明信片后,客户激动地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这不仅仅是几张明信片,更是从祖国最北疆域跋涉3000公里的一份珍贵情谊。”
多面担当:从“邮差”到“乡村守护者”
王秀珑不仅是投递员,还是北极村的“万事通”。在中国最北主题邮局,他身兼数职,既是投递员,又兼职营业员。
每年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村白昼长达17个小时,按照北极村的习俗,村民们会在这一天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边跳舞边等待极光的出现。
这一天,只有王秀珑一个人的邮局则会24小时敞开大门,迎接不断前来写明信片的游客。王秀珑不仅会陪着游客直到深夜,还要在第二天一早手动录入每张明信片的邮寄信息,将祝福及时送出。
此外,王秀珑还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得力助手。他积极帮助北极村的网红店、带货主播打包发货,助力当地的蓝莓、木耳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年发寄特产包裹达万余件。老乡们感慨:“秀珑打包的箱子,摔不坏、淋不湿,比保险柜还可靠!”而这份可靠,源于他始终坚持“三查三对”——查地址、查品名、查包装,对数量、对单据、对承诺,用细节筑牢诚信之基。
王秀珑觉得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让他很有成就感:“这些人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能为他们做点事,我心里特别踏实。看到他们不再为这些事烦恼,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情暖边陲:从“送信人”到“贴心人”
北极村的地理位置特殊,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留守老人,许多人都是看着王秀珑长大的,村里家家户户都认识他。他和乡亲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快递员与消费者。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从短视频平台购物,但他们对电子产品并不熟悉,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张大娘网购了玉米种子,结果收到的却是几袋黑化肥,王秀珑不仅熟练地帮她申请了退货退款,还耐心地教她如何辨别网上的虚假信息,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王秀珑每天都帮老人们从网上购买生活用品,有时还帮忙购买火车票、交电话费,顺手调大手机字号,帮老人申请退换货……
王秀珑还自制“爱心备忘本”,记录全村孤寡老人的需求:张大爷的降压药每月15日需补货,李奶奶的孙女生日要寄礼物……
10多年来,他累计代购物资超万次,却从未收过一分钱跑腿费。他一直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帮着打扫卫生。在乡亲们心里,王秀珑早就跟自家亲人一样了。
大兴安岭邮政公司将王秀珑的事迹提炼为“北极邮路精神”,设计推出了“中国最北邮局的专属IP——邮小北”,以独特的卡通形象生动诠释诚信践诺的邮政人形象。
记者 甘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