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信息被盗用,线上线下齐下单

一个多月,名下多出200多张火车票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网络热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月6日,郭女士突然收到一条12306发来的短信,说她订了一张成都到双流机场的短途火车票,她感到很意外,查看12306的订票信息才发现,自6月以来,有人已经利用她的个人信息下单200多张火车票。她连续几天联系12306、第三方购票平台、线下代售点,并且向多地报警,然而直到8日中午还源源不断出现订票信息。经过多方努力,最后找到了盗用信息的人,这个情况才停止。相关机构表示,她在此过程中并未遭受实际损失,账号信用也不受影响,达不到立案标准。然而身份信息遭到这样的滥用,让她感到极度困扰。

突然收到订票信息,一查发现两百多个订单

7月6日下午4点多,住在陕西的郭女士突然接到一条短信,说她购买了一张成都到双流机场的火车票。“我给12306打电话,说没有订过这张票,12306客服查了一下,说确实有一张火车票,可在12306平台的本人车票里查看。我到APP中查看,发现从6月1日到现在,我名下已经买了两百多张车票了。”

此时郭女士才想起来,前几天已经出现端倪。6月27日,她请朋友帮忙买了从西安到北京的火车票,29日乘车从北京回西安。在西安出站时,她去取纸质车票,发现名下除了往返北京的车票,还多出一张东莞市松山湖北站到东莞西站的高铁票。“我给朋友打电话,问是不是手滑多买了一张,他没印象,我就以为是朋友不小心帮我多买的。”

现在看来,可能那张东莞的车票所留手机号码是别人的,7月6日的车票不仅用了她的身份信息,还留了她的手机号,所以她才能收到短信。

郭女士仔细查看这两百多个车票订单,发现是分阶段下单的。从6月1日到7月2日,车票是在线上购买,全都是松山湖北到东莞西,票价是18元,一天可以操作七八次,先订票再退票,每一次手续费是3.5元,反复几次后,最后一张票会下单不退。后来改为成都东或者成都南到双流机场的票,价格只需8元,同样是反复订退,最后买下。

线上购买火车票除了用12306,不少第三方平台也有订火车票的功能,而且可能还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这么多票是在12306平台上下的单,还是通过第三方?12306客服人员表示不清楚。

线上线下齐下单,天南海北都涉及

虽然郭女士从7月6日就开始联系相关机构沟通处理,然而订单还是源源不断出现,而且下单方式变成线下火车票代售点。

经过交涉,12306客服提供了代售点的大概区域,“但那个区域有很多代售点,我向那个区域报警,警方说涉及面积太大了,必须要有准确地点才能去调查。”

在沟通过程中,郭女士不断接到火车票订单信息,代售点来自天南海北,涉及到黑龙江的牡丹江市、绥芬河市,湖南株洲市、常德市、广州市等地方。

郭女士赶到本地派出所报警,经过警方协助,终于找到一个常德代售点的具体信息。“我联系常德当地派出所报案,在当地警方的大力帮助下,那个售票点帮我查到下单者用的是第三方平台,给他们的代售点下了这些订单。代售点接到购票信息后,通过12306系统买票。虽然是线下出票,但都是通过线上联系,并非有人在线下跑到那个窗口买票。”

郭女士注销了第三方平台的账号,但警方发现,依然有人在该平台上有用她的信息订火车票。她联系该平台,客服人员说在平台上买火车票有几种方式,可以同步12306信息购买,也可能用“优先级”更高的方式,不需要登录12306就可以买票。“他们也查不到具体是谁。至于我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第三方平台表示不清楚。”

紫牛新闻记者在第三方平台上看到,可以在其平台上登录12306账号购票,也可以免登录12306账号购票。在其他出行平台上买火车票,基本上也都有此类选项。

陌生人为什么能用郭女士的个人信息订火车票?她和12306客服人员反复确认过这个问题,了解到登记乘车人信息只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在一些线下代售点买票,也可以不刷身份证,报上号码就行。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12306,工作人员也证实,添加其他乘车人的时候,只需要按平台要求填上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订票,不需要人脸识别等进一步的实名认证。

没有造成实际损失,追究责任遇难题

乘车需要实名刷身份证。冒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下单,难以登上列车,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有人推测肇事者可能是“黄牛”,他们利用软件大量盗用个人信息占座抢票,频繁锁定短途低价票买了退,退了买,可能是为了“养号”“测试”或“准备资源”,为后续的高价票代购业务铺路。

12306系统有风控机制,会监控异常行为(如频繁抢票、多账号操作)。“黄牛”盗用身份信息进行小额、高频交易,是为了让这些账号看起来“正常化”,避免被系统标记为机器人或可疑账号。而且买票需要真实身份信息,频繁买退短途票可能是一种低成本“测试”,并且制造“活跃账号库”。有些售票平台还有积分、返现或会员体系,频繁交易或许可以积累积分,兑换优惠券或优先购票权益。

郭女士看到,对方用她的信息重复几次买票和退票的操作之后,最后一次不退不改签,把票买下来。起初她以为有人会使用买下来的票,就向成都方面报警,乘警去调查,发现那个座位根本没有人乘坐。这样一天操作很多次,退票费累计达到数十元,但一直没有收敛,可见利润会有多高。

就在郭女士联系交涉期间,对方还在不停地用她的身份信息买票。郭女士联系相关机构,追查到下单者,发现是河南开封的一个人。8日中午12点半,他还用郭女士的信息买了一张车票。“我在那天中午1点半联系他,问他是不是弄错了信息,拿我的身份信息一个月内反复买了两百多次火车票。他说搞错了,然后挂了电话。从那之后就没有发生莫名买火车票的事。”

事情虽然暂告结束,然而郭女士却有很多不解。“12306说,这个情况对我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也不影响信誉。警方表示,这些行为没给我造成什么实际损失,达不到立案标准,想追究责任只能去法院起诉。”

这件事给郭女士造成很大的困扰,“身份信息被人这样滥用,说不定在哪个环节就可能造成风险。我觉得这就跟看病一样,不能等到真的生了大病你才去医院,肯定要在平时就进行预防,堵住这种漏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责编:张星秀、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