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手语比出“谢谢”!六旬聋哑阿姨被割草机锯断手臂,医生紧急施救后转危为安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网络热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日,60岁的方阿姨在南通市海门区江心沙农场务农时,被割草机锯断了左臂,鲜血喷涌而出,手臂扭曲折断,甚至能清晰看见迸出的碎骨,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将她紧急送往海门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方阿姨是一名聋哑患者,无法描述受伤和疼痛的感受,但医生团队耐心沟通,紧急手术,最终让方阿姨转危为安。术后,医护人员更是贴心地录制视频、制作图文手册,帮助阿姨康复。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让方阿姨倍感温暖,她用新学的手语向医护人员比了“谢谢”!

六旬聋哑阿姨被割草机锯断手臂

送医后紧急手术

方阿姨是一名聋哑患者,今年60岁,在江心沙农场务农。事发当天,由于意外,她的左臂被割草机高速旋转的切割片“咬断”,造成了触目惊心的多发伤:左肱骨多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中段骨块游离、左尺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左侧肩胛骨骨折、左膝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右外踝骨折,还伴有左桡神经与肌皮神经严重损伤。

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方阿姨无法用语言描述受伤和疼痛的感受,且因没接受过教育,连文字沟通也无法实现,给医生的诊治带来了很大挑战。

海门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立即启动多学科团队展开抢救。急诊外科主任、手足外科专家施凯兵带领团队,第一时间为方阿姨进行了紧急手术。

由于伤口污染严重且骨折情况复杂,医生先进行了彻底清创,并用外固定支架暂时固定骨折部位,同时探查修复受损的神经,放置引流管控制感染。

手术顺利完成后,方阿姨被转入急诊ICU。经过三天的严密监护,她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转入创伤中心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术后医护人员贴心照顾

患者用手语比出“谢谢”

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方阿姨的伤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左肱骨有大段游离的骨块,血供受损,不仅容易发生感染,还可能导致骨头无法愈合。

因此,等她的全身状况和伤口条件改善后,医疗团队按原定计划实施了第二阶段的功能修复手术。这次手术中,医生精细调整骨折对位,用更符合长期康复需求的内固定方式(钢板和螺钉)替代临时外固定支架,并对骨缺损部位进行植骨加固。同时,对膝关节的韧带损伤进行了针对性修复。

术后,施医生每天查房,密切关注伤口恢复情况,监测体温变化,分析各项生化指标。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方阿姨顺利渡过了危险期和感染关,手部及前臂的知觉和活动能力也逐渐恢复。

看着她的情况一天天好转,家属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新的挑战又开始了,术后康复阶段需要医患密切配合,而方阿姨的特殊情况,让常规的康复指导变得异常困难。

面对沟通障碍,护士长龚姣姣与团队一起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套“可视化康复方案”:将标准的康复动作拍成视频,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康复手册。

在家属的协助下,这套“无声的康复指南”让方女士顺利完成了所有训练项目。每天清晨,施凯兵医生查房时都会特意多停留一会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与她交流。医护人员专业和细心的照顾,让方阿姨倍感温暖,躺在病床上的她,用刚学会的手语比出了“谢谢”。

通讯员 陈天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责编:张星秀、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